面对起义军的反抗,王莽毫不畏惧,他迅速调集大军,进行镇压。经过一番激战,起义军最终被王莽击败,翟义也被斩杀。镇压了起义军后,王莽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他称帝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在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 “新”,改都城长安为常安,改元 “始建国”,正式建立了新朝,成为了新朝的开国皇帝 。从此,王莽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开始了他充满争议的改革之路。
惊世骇俗的改革举措
(一)土地制度革新
在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问题极其严重,大量的土地被少数豪强地主所垄断,导致众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也因此日益尖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顽疾,王莽登基后不久,便推行了 “王田制”。
“王田制” 的核心内容是将天下田地统一改称为 “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化,严禁私人买卖土地。同时,按照人口来分配土地,具体规定为一家之中男口不满八人,而拥有的田产超过一井(九百亩)的,需将多余的土地全部分给九族或者邻里乡人;曾经没有田产的人,如今则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分配到相应的土地 。这一制度的初衷无疑是美好的,它试图通过国家对土地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让广大农民都能拥有自己的土地,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王田制” 却遭遇了重重阻碍。首先,这一制度触动了地主豪强的根本利益,他们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对改革进行了强烈的抵制和反抗。这些地主豪强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土地买卖是他们积累财富和巩固地位的重要手段,如今王莽突然禁止土地买卖,还要将他们多余的土地分给他人,这无疑是从他们手中硬生生地夺走财富,他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其次,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机构和监管机制,许多地方官员在执行过程中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甚至与地主豪强相互勾结,利用职权之便,对改革进行阻挠和破坏。他们不仅没有按照规定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反而借机侵占农民的土地,使得农民的处境更加艰难。此外,“王田制” 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土地丈量困难、人口统计不准确等实际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地主豪强的抵制和政策执行不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王田制” 最终以失败告终。仅仅推行了三年,王莽便不得不宣布取消这一制度,土地又重新回到了私人手中,土地兼并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为新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二)货币制度变革
除了土地制度改革,王莽还对货币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公元 7 年到公元 14 年,短短几年间,王莽一共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其改革的频繁程度和复杂性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
第一次币制改革发生在公元 7 年,王莽在五铢钱的基础上,增发了三种新货币,分别是 “大泉五十”“契刀五百” 和 “一刀平五千” 。其中,“大泉五十” 重十二铢,一枚当五铢钱五十枚;“契刀五百” 一枚当五铢钱五百枚;“一刀平五千” 则更为特殊,其 “一刀” 二字采用错金工艺,造型精美,一枚当五铢钱五千枚 。这三种新货币的面值远远超过了其实际价值,属于虚值大钱。王莽希望通过发行这些虚值大钱,来快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财政危机。
第二次币制改革是在公元 9 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废除了 “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以及汉朝使用的五铢钱,发行了 “小泉直一”,重一铢,与 “大泉五十” 同时流通 。然而,由于 “大泉五十” 和 “小泉直一” 的重量与面值比例不合理,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人们纷纷私铸小钱,以谋取暴利,使得货币的流通秩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货币混乱的问题,王莽在公元 10 年进行了第三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堪称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次货币改革。他将钱币分为六等二十八品,包括金、银、龟、贝、钱、布等不同材质和面值的货币 。其中,钱货六品,分别是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布货十品,分别是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此外,还有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 。如此复杂的货币体系,不仅让普通百姓难以理解和接受,就连政府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也常常感到困惑和为难,各种币值兑换比率之复杂程度简直变态至极,甚至连政府自己都折算不清楚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