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说法出自《唐国史补》:刺客是李辅国的“贴身侍从”。野史称,李辅国晚年多疑,对身边的侍从极为苛刻,经常因“小事”打骂侍从,其中有一位名叫“张某”的侍从,因“不慎打碎李辅国的玉杯”,被李辅国下令“杖打五十,并克扣三个月月钱”。张某怀恨在心,便主动联系程元振,表示“愿为内应,刺杀辅国”。十月十五日夜,张某趁李辅国熟睡之际,用“枕头闷死”了他,随后打开府门,引程元振的人进入府中,伪造了“盗贼入室抢劫”的现场。这种说法的核心是“家奴反噬”,与李辅国早年“以家奴身份崛起”形成了讽刺的呼应——他靠着依附权贵、打压他人登上权力巅峰,最终却死于自己奴役的侍从之手,这种“因果循环”的叙事,正是野史对“权宦”的警示。
更具神秘色彩的,是李辅国遇刺前的“谶语预警”。据《太平广记》引《集异记》记载,李辅国遇刺前三天,曾梦见“一青面獠牙的恶鬼”手持铁链,对他说:“你作恶多端,今日地府来收你,三日后定取你性命!”李辅国惊醒后,心中不安,便请来高僧为他“诵经祈福”,还下令将府中所有的门窗都加固,增加了夜间巡逻的侍卫。但诡异的是,遇刺当晚,府中的侍卫竟“全部昏睡”,门窗也“自动打开”,仿佛真有“鬼神相助”。野史还称,李辅国遇刺前一日,曾对身边的人说:“近来总觉心口发慌,似有大祸将至,若我死了,你们定要将我安葬在香山寺旁,莫要与皇家陵墓相邻。”这番话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而代宗后来虽以“亲王之礼”安葬他,却故意将他的墓建在“乱葬岗附近”,并未遵照他的意愿——这一细节,既体现了代宗对李辅国的“表面尊崇”,也暗含了对他的“终极蔑视”。
野史中的李辅国,早已不是正史中那个“权宦符号”,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人——他有底层崛起的挣扎,有权欲熏心的疯狂,也有对命运的恐惧。这些野史传闻或许未必完全属实,有的是时人对“权宦”的想象与批判,有的是民间对“因果报应”的朴素信仰,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李辅国的“另一重人生”。从“巫蛊助储”到“相面得势”,从“宫闱斗权”到“民间积怨”,再到“遇刺谜团”,野史中的李辅国,既是唐代乱世权力博弈的缩影,也是中国古代“权宦悲剧”的典型——他靠着乱世机遇登上权力巅峰,却因过度僭越皇权、漠视百姓而走向覆灭,最终只留下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以及一堆充满悬疑与警示的野史秘辛。而这些秘辛,也让我们得以透过正史的“滤镜”,更真切地看到唐代中晚期的政治黑暗与人性复杂,感受到历史深处那些被掩盖的叹息与警示。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