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常和张旭、李白一起“三绝合璧”。野史里说,有次玄宗在洛阳设宴,让吴道子作画、张旭题字、李白写诗。吴道子先画了一幅《洛水八仙图》,张旭在旁边题了“八仙渡洛”四个大字,笔走龙蛇;李白则挥笔写了一首《洛仙谣》,诗画字相映成趣。玄宗看了,拍着桌子说:“吴子画,张旭书,李白诗,此乃天下三绝!”那天三人喝到深夜,吴道子乘着酒兴,用手指蘸着酒在墙上画,画的《醉仙图》比用笔画的还灵动,张旭见了,也用头发蘸墨题字,李白则在一旁唱歌——这段“三绝同醉”的故事,在洛阳民间流传了几百年。
晚年的吴道子,厌倦了宫廷的束缚,主动请求归隐,回到了故乡阳翟。野史里说,他在阳翟的河边盖了间茅草屋,屋前种满了竹子,每天就在竹林里作画,画的都是民间的日常:插秧的农夫,织布的妇人,嬉闹的孩童。有次村里闹瘟疫,他在村口的庙里画了一幅《药神图》,画里的药神手捧草药,笑容温和。百姓们对着画祈祷,后来瘟疫竟真的平息了——村里人都说,是吴道子的画“引来了药神”,便在庙里给他立了个牌位,称他“画仙”。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吴道子在阳翟病逝,享年七十八岁。正史里说他“身后无嗣,画作多散佚”,野史里却记着他最后的日子:去世前几天,他把自己毕生的画笔、颜料都分给了村里的孩童,还教他们用木炭在墙上画竹子。他握着最喜欢的那支羊毫笔,对孩童们说:“画不是给当官的看的,是给百姓看的,是给天地看的——用心画,画就活了。”说完,他靠在竹椅上,手里还握着笔,仿佛只是睡着了,旁边放着一幅刚画完的《竹林图》,竹叶上的露水还像刚滴上去的。
正史里的吴道子,是“画圣”,是“吴带当风”的绘画宗师,是唐代绘画的巅峰;而野史里的吴道子,却更像个“画魂”——他用木炭画墙,为贫者画像,用画救急,用画醒世。他的画里没有宫廷的奢华,只有民间的烟火:是阳翟村口的青石板,是长安西市的菊花,是洛阳宴上的醉墨,是故乡河边的竹林。
如今,在河南禹州的吴道子故里,还有他当年画墙的遗址,墙上的炭痕虽已模糊,却仍有人驻足;在西安兴庆宫,龙池旁的石龙还在,百姓说那是他画的龙所化;在洛阳大云寺,虽已没有《地狱变相图》的原作,却仍有画师照着传说临摹,试图重现他的笔法。人们记得的,或许不是他为玄宗画过多少画,而是他为百姓画过多少暖——这才是吴道子,一个藏在野史里,用画魂温暖人间的“画圣”。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