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正月初二的坤宁宫,烛火从暮色燃到深夜,连偏殿的窗棂都映得通红。正殿里,周皇后坐在正中案前,指尖捏着针线穿梭于粗布间,衣摆内侧 “平安” 二字的针脚细密规整;两侧案几旁,贵妃、贤妃等嫔妃围坐,有的捏着棉絮往衣料里填,有的拿着顶针纳鞋底,连平日里最注重妆容的容妃,都挽着衣袖,指尖沾着棉絮却浑然不觉。偏殿里,大宫女们领着小宫女们分拣布料,将裁好的衣片按尺寸码齐,空气中飘着棉絮的轻软气息,却听不到半句怨言。
“娘娘,您看这护膝的棉絮够不够?” 贤妃举起手中刚填好棉絮的护膝,语气里满是认真。她平日里擅琴棋,却少见地拿起针线,指尖虽有些笨拙,针脚却还算整齐。
周皇后抬头笑了笑,伸手摸了摸护膝的厚度:“够了,再填就显得臃肿,将士们骑马不方便。” 她说着,目光扫过满殿忙碌的身影,眼底满是暖意,“这段日子辛苦姐妹们了,从份例里匀棉絮、当首饰换布料,都是为了前方的将士。”
“皇后娘娘说的哪里话!” 贵妃放下手中的针线,擦了擦额角的薄汗,“将士们在前线拼命,咱们在后宫做些冬衣,算不得什么。我已经让人把我那套赤金头面当了,再多换些粗布,给流民将士多添件衣裳。”
容妃也跟着点头,举起手中的棉衣:“我宫里的宫女们都学会缝棉衣了,虽然针脚不如尚衣局的工匠,但胜在棉絮填得足,定能让将士们暖和些。”
小宫女兰心捧着刚煮好的姜汤进来,给每位嫔妃和宫女都递上一碗:“娘娘,姐姐们,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 周皇后接过姜汤,却先递给了身边缝护耳的老宫女:“张嬷嬷,您年纪大了,先喝碗暖暖身子。” 老宫女接过碗,眼眶微红:“娘娘体恤,老奴不冷,能为将士们做点事,心里热乎着呢。”
满殿的人都笑了,烛火映着一张张带着倦意却满是坚定的脸,针脚穿梭的 “簌簌” 声、布料摩擦的轻响,交织成宫闱里最温暖的夜曲。
次日辰时,京师教场积雪未消,却已列满整齐的队伍。岳承嗣的流民乡勇、曹变蛟的边军精锐、周遇吉的通州旧部、马万年的白杆兵,虽衣甲样式各异,却都挺着腰杆,目光灼灼地望向中央高台。高台两侧,“保家卫国”“还我河山” 的红绸大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角扫过积雪,溅起细碎的雪粒。
周皇后带着嫔妃们、宫女们,推着十多辆满载冬衣的推车走进教场。嫔妃们未穿华服,只着素色棉裙,亲手将冬衣递到将士手中。贤妃走到一个扛着长枪的流民老兵面前,递上一件棉衣:“老丈,天冷,穿上暖和些。你们在前线杀贼,我们在后宫也会继续赶制冬衣,让后续的补给及时送到潼关。”
老兵接过棉衣,摸了摸内里厚实的棉絮,突然单膝跪地:“谢娘娘们恩典!末将定杀尽闯贼,不负娘娘们的心意!”
这一跪如同信号,前排将士纷纷跪倒,紧接着,整个教场的三万多兵马全都单膝跪地,齐声高呼:“谢皇后娘娘!谢各位娘娘!末将等定不负后宫体恤,不负大明河山!” 喊声穿透风雪,震得教场周围的老树枝桠上的积雪簌簌掉落。
周皇后连忙扶起身边的小兵,声音温和却掷地有声:“将士们快起来!你们在外征战,护的是大明的百姓,守的是咱们的家园。我会带着后宫姐妹们、京城的百姓们,继续为你们筹备御寒物资、筹集粮草,等着你们凯旋归来,一起看大明的春天!”
“凯旋归来!守护大明!” 将士们的呼声再次响起,连寒风都似被这股热意驱散了几分。
这时,秦侯爷(秦良玉)身着银白铠甲,牵着马万年的手,走到岳承嗣面前。她目光郑重,语气里藏着为人母的牵挂与托付的恳切:“岳将军,万年随我征战五年,枪法、阵法都是我亲手教的,今日我把他和两千白杆兵托付给你。白杆兵的规矩 —— 听令、死战、护民,若他敢有半分懈怠,你尽管按军法处置,不必顾念我颜面;若他在阵前遇险,也请你多照看几分,我……” 话到此处,她顿了顿,抬手拂去马万年肩上的雪粒,眼底闪过一丝不舍,却又很快压下,“他是我秦良玉的儿子,定不会给你添麻烦。”
马万年单膝跪地,双手捧着白杆兵的调兵虎符,递到岳承嗣面前,声音比平日更显铿锵:“岳将军,末将马万年,率两千白杆兵听候调遣!阵前若有差池,甘受军法,绝不给母亲、不给白杆兵丢脸!”
岳承嗣接过虎符,郑重地拍了拍马万年的肩膀:“秦侯爷放心,我与万年兄弟同赴潼关,定是同生共死的交情。白杆兵的威名,绝不会在这一战中受损。”
秦良玉点了点头,转身看向两千白杆兵,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沙场老将的威严:“你们跟着万年,要像跟着我一样,与其他弟兄们同心协力。守住潼关,就是守住西安,守住你们在家乡的亲人!若有人敢临阵退缩,军法处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