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正月十五,上元节。潼关的雪化了半层,青石板路沾着冰水,踩上去咯吱响,满城红灯笼却把冷天烘出几分活气。城楼下戏台前挤得满当当,卖糖画的张老汉停了吆喝,煮汤圆的王婶也歇了勺子 —— 连守城的士兵都探着脑袋往这边望,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戏台中央抱着孩子的妇人身上。
那是黄四娘,怀里的孩子叫黄熙,去年这时,还叫小虎。她攥着衣襟站定,指尖先抖了抖,才哑着嗓子开口:“乡亲们,我今天说的事,是去年九月发生在溪头村的真事。那天早上,村里的李二哥去河边挑水,看见河里漂着两个人,脸白得像纸,嘴唇冻得发紫,赶紧喊了五六个汉子搭着木杆把人捞上来 —— 后来才知道,一个叫陈七,一个说自己叫陆锐。”
她低头摸了摸黄熙的头,孩子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角,大眼睛里满是认真:“他们俩浑身是水,胳膊上还缠着渗血的粗布,说话都没力气。我们村人实诚,见他们没处去,就把他们领到村西的破庙里。王大娘连夜缝了两件旧棉袄,我煮了红薯粥,小虎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糕塞给陆锐 —— 那时候只当是救了两个赶路遇难的人,哪想过后来会靠他们护着逃出生天。”
台下静得只剩风卷灯笼的轻响,黄四娘的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黄熙的棉袄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谁知道没住上五天,闯兵就把村子围了!他们骑着马在村口喊‘交出河里捞上来的两个外乡人’,刀光闪得人睁不开眼。陈七兄弟见闯兵冲进来,一把把小虎塞进我怀里,对陆锐兄弟说‘你带他们走,我来挡’,自己抄起庙里的断桌腿就冲了上去!”
“我抱着小虎,跟着陆锐兄弟往村后的山坳跑,耳朵里全是身后的动静 —— 有闯兵的喊杀声,有陈七兄弟的吼声,还有乡亲们的惨叫声。” 她哽咽着,声音发颤却字字清晰,“后来跑到山头上,陆锐兄弟才敢回头看,我顺着他的目光往村里望,烟浓得遮了天,火光照得半边天都红了。陆锐兄弟攥着拳头说,他后来偷偷回去过,看见陈七兄弟被闯兵按在磨盘上,大卸八块,头还被挑在枪尖上,在村里转着喊‘谁再藏外乡人,就是这个下场’!”
“我们村的人哪肯看着外人护着我们送死!” 黄四娘突然提高声音,眼里迸着泪却透着股狠劲,“王大爷七十多了,举着锄头冲上去,说‘要杀就杀我,别伤孩子’;张老三攥着镰刀砍向闯兵的马腿,自己却被马踩断了腿;连十六岁的小石头,都抄起柴刀挡在庙门口,最后…… 最后尸体被烧得认不出模样。我们逃出来的时候,村里的狗都没了声,只有火噼啪响,像在哭。”
台下有人抽气,有人抹眼泪,张老汉把糖画杆攥得发白,指节泛青;王婶用围裙擦着眼,肩膀一抽一抽的。黄四娘抹了把泪,接着说:“我们跟着陆锐兄弟往陕西逃,一路上见的惨事,比溪头村还让人心寒。快到陕西城时,官道旁、田埂上,全是白骨,有的还连着没烂完的衣裳,有的小骨头一看就是孩子的。连河边的芦苇丛里,都飘着饿死的人,连一声鸡鸣都听不见 —— 后来才知道,李自成的大军早把陕西城围了,城外的百姓要么饿死,要么被闯兵杀了,尸体堆得像小山。”
“我们实在没办法,就往洛阳走,想找官府求救。” 她话锋一转,眼里添了怒火,“可到了洛阳城外,却看见个穿盔甲的将军,带着几千兵在城门口冻得直跺脚。那将军的盔甲上都结了冰,咳着血喊‘让我进去,我要救陕西的百姓’,后来才知道,那是英国公张维贤,从京畿带兵来驰援的。可洛阳的周延儒大人,就是不开城门,还让士兵在城楼上喊‘没有圣令,谁也别想进’!”
“我躲在路边的草堆里看了三天,” 黄四娘的声音发颤,却透着咬牙的劲,“张将军的士兵们冻得直搓手,有的还发着烧,却没人退一步。陆锐兄弟想求城楼上的人开个小口,让我们进城避避,却被他们用鞭子赶出来,说‘流民也敢来凑热闹’!直到第五天夜里,洛阳的守将吴奎将军带着人冲了府衙,把周延儒杀了,才打开城门放张将军进去 —— 后来我们才知道,吴将军是陕西人,他的老家早就被闯兵烧了,他说‘不能让陕西再遭罪’!”
“再后来,我们跟着陆锐兄弟来了潼关,才知道他根本不叫陆锐,他本名叫沈锐,是锦衣卫洛阳指挥使。” 黄四娘抬手指向城楼的方向,声音软了些,却多了几分郑重,“他说,那天在河里,他们是为了躲闯兵追杀才跳的河。今天我站在这里说这些,不是要卖惨,是想告诉大家 —— 我们溪头村的血、陕西城外的白骨,不是白流的!有沈指挥这样的人护着我们,有岳帅这样的官守着潼关,咱们就有盼头!今天挂灯笼过元夜,是要让闯兵看看,咱们潼关人拧成一股绳,不怕他们;是要让天下人看看,只要咱们齐心,就没有守不住的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