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后的议事厅,坐落于核心箭塔东侧的一处民房旧址。这处房屋在战火中侥幸留存了主体框架,只是屋顶被炮弹掀去一角,墙体布满裂缝。幸存者们用新烧制的砖石填补了裂缝,加盖了厚重的茅草屋顶,屋内用粗壮的木柱支撑起横梁,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虽简陋却透着一股务实的肃穆。
厅内没有多余的装饰,正中摆放着一张由整根巨木打造的长桌,桌面还带着战火留下的划痕。长桌两侧,排列着十几把简陋的木椅,是孙小宝带着工匠连夜赶制的。墙角燃着一盆炭火,跳跃的火光映照着墙上悬挂的两张泛黄的图纸,一张是刘家堡重建规划图,密密麻麻标注着屯田区、工匠坊、防御工事的位置;另一张则是阵亡将士名录,墨迹新鲜,每一个名字都透着沉重的分量。
辰时刚过,刘江身着一身简练的青布劲装,缓步走入议事厅。经过三个月的重建与沉淀,他褪去了之前的青涩与冲动,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与威严,身上的疤痕仿佛成了勋章,让他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定。他走到长桌主位坐下,目光扫过陆续走入的众人,缓缓开口:“今日召集各位,是为了重整刘家堡的秩序,建立新的执掌体系。赵叔、我爹他们不在了,我们不能让他们用命守住的家园,毁在混乱与无序里。”
众人齐声应诺,纷纷落座。他们中有身着铠甲的军人,有手握图纸的工匠,有捧着账簿的文职人员,都是在战火中经受住考验、展现出能力的核心骨干。陈武坐在刘江左侧,后背的伤口虽未完全愈合,却依旧挺直脊背,眼神锐利;张文弼坐在右侧,身着长衫,手中握着一卷文书,神情沉稳;孙小宝则坐在工匠代表中间,双手布满老茧,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却目光专注。
刘江的目光首先落在一名身着残破铠甲的汉子身上,他是李虎,原长枪队队长,在缺口血战中带领弟兄死守枪阵,身被数创仍死战不退,是幸存老兵中的佼佼者。“李虎。”
“末将在!”李虎猛地起身,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你在缺口血战中坚守不退,率部斩杀清军巴牙喇二十余人,战功卓着。”刘江的声音平静却有力,“现任命你为军务堂副统领,协助陈武统领,主管守军训练与防御工事修缮,即刻上任。”
“末将谢堡主信任!定不负所托!”李虎重重叩首,额头撞在青石板上,眼中满是激动与决绝。他原本只是一名基层队长,从未想过能跻身核心领导层,这份提拔,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刘江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转向另一名年轻军官:“陈烈。”
“在!”年轻军官应声站起,身姿挺拔。他是原哨官,在巷战中带领小队利用暗堡和陷阱,多次袭扰清军,成功拖延了敌军推进速度,是中生代军官中的翘楚。
“你在巷战中用兵灵活,屡立奇功,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刘江沉声道,“现任命你为前锋营统领,主管侦查、警戒与突击任务,负责刘家堡外围防线的巡逻与布防。”
“遵令!”陈烈高声应道,年轻的脸上满是坚定。他知道,这份任命意味着他将成为刘家堡的“眼睛”和“尖刀”,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家园的外围安全。
接连提拔了四名中生代军官后,刘江的目光转向文职人员区域,落在一名捧着账簿的中年汉子身上:“王启年。”
“小人在。”王启年连忙起身,微微躬身。他原是刘远手下的文书,战火中负责管理物资调配,凭借细致严谨的作风,在弹药、粮食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将每一份物资都用在刀刃上,甚至创造性地制定了“定量分配法”,保障了核心区的供给。
“战火期间,你主管后勤,账目清晰,调配得当,为坚守提供了关键支撑。”刘江的声音带着赞许,“现任命你为民政司主事,主管户籍登记、粮食储备与物资调配,统筹民生事务。”
“小人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堡主重托!”王启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中满是感激。他只是一名普通文书,却在乱世中被赋予如此重任,这份信任让他备受鼓舞。
随后,刘江又提拔了两名表现突出的文职人员——一名负责屯田规划,一名主管工匠坊事务。孙小宝虽未被单独任命,却被明确为工匠坊总领,统筹武器修缮、房屋建造与农具打造,直接对民政司负责。每一项任命宣布完毕,都会引发一阵低声的议论,却没有人提出异议——这些被提拔的人,要么在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要么在重建中展现出过人能力,皆是实至名归。
待所有人任命完毕,刘江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提高:“即日起,刘家堡正式成立‘军务堂’与‘民政司’,各司其职,协同理事!”
他走到墙边,指着重建规划图,清晰地划分职责:“军务堂,由陈武任统领,李虎、陈烈为副,主管一切军事事务——包括守军训练、防御工事修建、巡逻警戒、敌情侦查,核心是保境安民,抵御外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铁院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铁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