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军总参谋部的议事厅里,气氛比往日更显凝重。中央的沙盘被重新修整,真定府的城防细节被放大到极致,用青灰色陶土堆出的城墙高两丈有余,四个城门分别标注“东曰迎恩、西曰镇远、南曰永安、北曰拱极”,城墙上插着清军的黑色旗帜,每面旗帜旁都立着一个小木牌,标注着守军兵力:“迎恩门,守军三百,红衣大炮两门”“镇远门,守军两百,箭楼三座”。城墙外的护城河、吊桥,城内的官署、粮仓,甚至城外三里的两个小据点,都被精准还原,连护城河的水深、城墙的薄弱处(如西南角因年久失修,墙体略有倾斜)都用红笔做了标记。
“各单位注意,现在开始第一套方案,正面强攻推演。” 赵虎站在沙盘旁,手里拿着代表复国军的红色小木人,“炮兵旅第一团,部署在真定府东南、西南两处高地,距离城墙一里半,正好在清军红衣大炮射程之外(清军红衣大炮有效射程一里)。推演开始后,先以75毫米后膛炮压制城上清军火炮,摧毁箭楼,为步兵开辟冲锋通道。”
负责炮兵旅的周毅立刻补充:“东南高地可部署六门后膛炮,重点打击迎恩门的红衣大炮;西南高地部署六门,压制镇远门守军。第一轮炮击持续一刻钟,务必摧毁至少三门清军红衣大炮,否则步兵冲锋会伤亡过大。” 他一边说,一边用小石子模拟炮弹落点,落在沙盘上的城墙位置,“同时,迫击炮团部署在护城河外五十步,待正面炮击开始后,用霰弹覆盖城墙顶部的清军步兵,阻止他们露头射击。”
“锐锋师作为攻城主力,分三路推进。” 李刚拿起三个红色小木人,分别放在东南、西南、正南方向,“第一团主攻迎恩门,在炮兵掩护下,架设云梯、填充护城河;第二团佯攻镇远门,吸引清军注意力;第三团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主攻方向。工兵团同步行动,在护城河上架设简易浮桥,并用爆破炸药包轰击西南角的薄弱城墙。”
推演到这里,参谋们立刻提出疑问:“若清军察觉我们主攻迎恩门,将其他城门的守军调过来增援怎么办?迎恩门原本有三百守军,若再增兵两百,我们的步兵冲锋压力会很大。”
赵虎点头,随即调整方案:“让疾风师的一个营,伪装成清军的粮队,从北门拱极门外的官道靠近,摆出要‘送粮入城’的姿态,吸引北门守军的注意力,迫使清军不敢轻易调动北门兵力增援迎恩门。同时,情报司联络的真定府内抗清义士,在城内制造混乱,比如焚烧清军的草料场,分散他们的精力。”
第一套方案推演完毕,众人一致认为“可行,但需付出一定伤亡”,随即转入第二套方案,迂回包抄。
“迂回的核心,是切断真定府与外界的联系,困死城内清军。” 周毅走到沙盘北侧,指着一条标注为“滹沱河支流”的蓝色线条,“疾风师主力从铁石山出发后,不直接前往真定府,而是沿滹沱河西岸北上,绕到真定府西北方向的井陉关,这里是清军向真定府运送粮草的必经之路,且守军仅一百人,容易拿下。”
他用木杆沿着河道划了一条弧线:“拿下井陉关后,疾风师分两部分:一部分驻守关隘,切断清军的粮道;另一部分沿滹沱河东进,绕到真定府北门,与正面的锐锋师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此时城内清军既无粮草补给,又面临两面围攻,大概率会军心涣散,我们再发起总攻,伤亡能减少三成。”
“但迂回有个风险。” 一名参谋提出,“滹沱河支流近日因降雨水位上涨,疾风师携带的步枪、弹药若被水浸湿,会影响战斗力。且井陉关虽守军少,却有夯土城墙,强攻也需要时间。”
“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赵虎笑着拿出一个用油纸包裹的“模型”(实际是工造司制作的防水包裹样品),“军械局已为疾风师的步枪、弹药做了防水处理,用三层油纸包裹,外面再套上牛皮袋,可防短时浸水。至于井陉关,工兵团会派一个连跟着疾风师,携带轻便的爆破炸药包,可快速炸开城墙。”
第三套方案“里应外合”,则是结合前两套方案的优化版,也是众人最看好的方案。
“情报司传回消息,真定府内的抗清义士已发展到两百余人,多是之前暴动失败后潜伏下来的百姓,还有几名清军的汉军旗士兵(因不满清军压迫,愿意倒戈)。” 赵诚走到沙盘前,指着城内的“粮仓”“兵营”两个标记,“约定攻城前一日夜里,义士们在粮仓放火,吸引清军主力前往扑救;同时,汉军旗的士兵打开西南角的小城门(非主城门,仅供行人通过),放复国军的先头部队入城。”
他用红色小木人模拟先头部队:“先头部队入城后,直奔迎恩门的城门楼,控制城门机关,打开迎恩门,让锐锋师主力入城;同时抢占城墙上的红衣大炮,调转炮口轰击清军兵营。此时城内清军首尾不能相顾,城外炮兵再配合轰击,里应外合,可快速拿下真定府,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