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东林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画面中出现了江南书院讲学、士人清议的场景,“以东林书院为舆论阵地,以顾宪成、邹元标等人为代表的官员和士大夫,他们高举道德理想,抨击时弊,强调气节。而‘争国本’这件事,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和凝聚力量的契机。坚持立长,符合他们所宣扬的纲常伦理和公正理念,反对皇帝以私害公,更是彰显了他们作为‘清流’的风骨。”
面对来自文官、太后乃至新兴舆论力量的巨大压力,万历皇帝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窒息。他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那些口沫横飞、引经据典要求他立长的臣子,一股强烈的叛逆和愤懑在胸中积聚。在极度的压抑和对自己权力的固执坚持下,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危险的错觉和代入感。
他恍惚间觉得,自己便是那当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夺得天下的成祖爷爷朱棣!而他心爱的朱常洵,就如同当年被成祖寄予厚望、最终也确实继承了皇位的仁宗朱高炽(尽管朱高炽体胖且不为朱棣所喜,但最终仍被立为太子)。至于那个被群臣拥戴、出身让他不喜的长子朱常洛,则像是当年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受到群臣支持的汉王朱高煦!
“成祖爷爷当年,不也是最终让高炽继承了江山吗?朕为何不可!” 这种错位的比拟,给了他一种悲壮的心理支撑和坚持下去的扭曲理由。他决心效仿祖宗,与这些“逼迫”他的臣子们硬刚到底,绝不退让!
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他既没有张居正那种驾驭整个官僚体系、强力推行意志的权相之才,更没有他的成祖爷爷朱棣那般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赫赫武功、铁腕权威以及足以让群臣胆寒的杀伐决断。他只是一个生长于深宫、习惯了在张居正和冯保羽翼下、并未真正经历过风雨磨砺的皇帝。他的“不退让”,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实力支撑,更像是一种孩子气的、固执的怄气。
他尝试过拖延,用“皇子尚幼,需多加教诲”来搪塞;他尝试过冷战,对催促立太子的奏疏留中不发;他甚至动过雷霆之怒,将言辞激烈的官员罢黜、廷杖。但这一切,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反而更加激起了文官集团的反弹和舆论的汹汹之势。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像成祖那样,真正地掌控和驯服这套庞大的文官系统。
巨大的挫败感和深深的无力感,最终压垮了他。既然吵不过,也压不服,那么他选择了他的另一位祖宗——嘉靖皇帝用过的手段:躲起来。从万历十五年开始,这位大明的皇帝,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旷日持久的“怠政”生涯。
他不再经常上朝,不再接见大臣,将政务尽可能地交由内阁和司礼监去处理,自己则躲进深宫内苑,用一种近乎鸵鸟的方式,逃避着他无法解决、也不愿面对的“国本”难题,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纷扰。他将自己囚禁在了紫禁城的金色牢笼里,也仿佛将大明朝的活力,一同锁了进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