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讲述从宏观的战略转向了个体的命运,聚焦于那个最终颠覆王朝的小人物——李自成。
“老铁们,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李自成能从一个小小的驿卒,成长为席卷天下的‘闯王’,除了他个人的能力和性格,更离不开那个将他,以及成千上万人逼上绝路的时代。”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而这一切的转折点,竟然源于崇祯皇帝登基之初,一项被他视为‘英明节俭’的决策——裁撤驿站,精简驿卒!”
画面切换到崇祯元年的朝堂,年轻的皇帝正与大臣们商议如何解决国库空虚的难题。
“当时,御史毛羽健、兵部尚书刘懋等上奏,认为全国驿站系统庞大,耗费甚巨,且存在官吏滥用、虚报开销等弊端,建议大力裁撤,以节省财政开支。”朱及第解释道,“这项提议,正中崇祯皇帝下怀。他刚刚登基,锐意改革,一心想要扭转财政困局,展现自己的励精图治。于是,一道旨在‘节流’的诏令迅速下达,大量驿站被合并或撤销,数以万计的驿卒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饭碗。”
画面上呈现出驿卒们接到裁撤令时,那茫然、愤怒、继而绝望的神情。他们大多是军户或贫苦农民出身,当驿卒虽辛苦,但至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勉强可以养家糊口。如今,这唯一的生路被无情斩断。
“李自成,就是这数万被裁驿卒中的一员。”朱及第将镜头给到了一个牵着一匹瘦马、面容愁苦的年轻驿卒形象,“他因为在传递公文过程中丢失了文件(一说是因为驿站被裁而失业),不仅丢了工作,还欠下了债务,走投无路。像他这样被抛向社会边缘,求生无门的人,在当时的西北,比比皆是。”
“砰!”
奉天殿前,朱元璋猛地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笔架上的御笔都跳了起来!他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蠢!蠢不可及!!这个不肖子孙!!”朱元璋的咆哮声如同受伤的雄狮,震得殿宇嗡嗡作响,“他……他竟然敢裁撤驿站?!他知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他猛地转向被他紧急召来的朱标、朱棣以及徐达、李善长等重臣,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颤抖:
“标儿!老四!还有你们!都给咱听好了!咱设立卫所,是为了养兵于民,寓兵于农!咱设立驿站,是为了通政令,传军情,更是为了让那些年轻力壮、无处谋生的人,有个正经去处,有口饭吃,有事可做!”
他挥舞着手臂,激动地阐述着自己设计这些制度的初衷:“这些人,有把子力气,若是闲着,或是活不下去,会干什么?他们会去落草为寇,会去啸聚山林!那就是一堆堆等着被点燃的干柴!你崇祯倒好,非但不给他们找条活路,反而亲手把他们往绝路上逼,把现成的干柴往火堆里推?!”
朱元璋越说越气,指着天幕,仿佛在指着那个看不见的后世子孙:“看看!看看!这就是他干的好事!一个李自成,背后是成千上万个被断了生路的驿卒、边兵、流民!他这不是在省钱,他这是在给自己,给咱大明的江山,挖掘坟墓!!”
他最终颓然坐下,脸上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悲愤和一种近乎预言的绝望,喃喃道:
“咱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崇祯,他……他真是做得越多,错的越多!他越是觉得自己在努力‘救国’,这国……亡得就越快!蠢材!十足的蠢材!!”
徐达、李善长等人垂首不语,心中却是深以为然。陛下的愤怒,他们完全理解。驿站不仅是信息传递系统,更是底层社会一个重要的稳定阀。崇祯这一刀砍下去,节省的或许是一些看得见的钱粮,失去的,却是整个帝国基层的稳定和无数人心。这无异于自毁长城,自掘坟墓。
天幕上,朱及第的讲述还在继续:
“失去了生计的李自成,被迫加入了当时在陕北已然兴起的农民起义军。他骁勇善战,颇有谋略,很快就从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员‘闯将’。而像他这样因裁驿而失业、最终投身反抗洪流的人,数不胜数。崇祯皇帝自以为‘英明’的节俭政策,非但没有缓解财政危机,反而成了点燃明末农民大起义烽火的一根关键导火索。”
画面上,无数衣衫褴褛、手持简陋武器的人们汇聚成流,呐喊着冲向官府的粮仓和城池,而那面写着“闯”字的大旗,在烽烟中逐渐清晰、壮大。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一个看似局部的、技术性的财政改革,由于忽视了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稳定功能,最终引发了席卷全国的滔天巨浪。李自成的个人命运,与崇祯皇帝的一项错误决策紧密相连,而这,只是大明王朝在崇祯朝一系列致命失误的开端。帝国的崩塌,往往始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裂缝。”
夜空下,洪武君臣们默然无语。朱元璋的愤怒已然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无力感。他制定驿站制度时,何曾想过会被后世子孙如此“糟蹋”?他仿佛看到,那条由他亲手铺设的、旨在维系帝国运转的轨道,正在被那个不肖子孙一点点撬动、拆毁,最终导向那已知的、万劫不复的深渊。而那句“做得越多,错的越多”的评语,如同诅咒,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