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松锦前线明军溃败、洪承畴被俘的惨状尚未完全消散,画面便猛地切换到了关内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景象。
“老铁们,就在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将最后一丝希望与国力倾注在辽东,与皇太极进行国运赌博的同时,他们身后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原大地,再次燃起了冲天的烽火!”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沉重,“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股看似已被扑灭的火焰,在风中获得了新的氧气,死灰复燃,并且烧得比以往更加猛烈!”
“咱们先说说‘八大王’张献忠。”画面中出现张献忠那彪悍而机敏的面容,“他之前的投降,根本就是权宜之计。他利用受抚的机会,在湖北谷城一带休养生息,整顿兵马,铸造兵器,却始终不听明朝的调遣,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当他看到明朝最精锐的部队都被拖在锦州泥潭,内地防务空虚到极点时,”朱及第语气一转,“他知道,机会来了!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果断在谷城重举反旗,迅速攻破房县,席卷湖广!他的再起,充满了算计和主动,如同一只一直潜伏在侧,等待猎物最虚弱时发出致命一击的狡诈狐狸。”
与张献忠的主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自成的再起。
画面切换到商洛深山,李自成和寥寥数十名部下衣衫褴褛,采集野果,处境极其艰难。
“李自成的处境要比张献忠凶险得多。”朱及第描述道,“他兵败后躲入商洛山中,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离散,甚至一度传闻他已死。但是,一个关键的外部因素改变了一切——”
天幕上出现可怕的蝗灾景象,遮天蔽日的蝗虫过后,大地寸草不生;接着又是连续数月的大旱,土地龟裂,河流干涸。
“崇祯年间,恰逢小冰河期气候异常的高峰!”朱及第强调,“北方地区连年大旱,伴随着蝗灾、瘟疫,粮食颗粒无收已是常态。而朝廷为了应付辽东战事,不断加征‘辽饷’,还有名目繁多的‘剿饷’、‘练饷’,就像几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百姓喘不过气。”
画面中,是皮包骨头的农民,是易子而食的惨剧,是成千上万绝望的流民队伍。
“当人连树皮草根都吃尽,活下去成为唯一奢望的时候,任何一点火星,都能引爆干柴。”朱及第将镜头给到从深山中走出的李自成,“河南,成为了这场灾难的重灾区。成千上万的流民在死亡线上挣扎,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人,带领他们找一条活路。而‘李闯王’还活着的消息,就像一道光,吸引了无数走投无路的饥民。”
“李自成率领他几十人的核心队伍走出商洛山,一进入河南,立刻应者云集!”画面上,李自成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迅速壮大,饥民们挥舞着简陋的农具,簇拥着那面熟悉的“闯”字大旗,“他的再起,更多是被时代和灾难的洪流推着走,是一条在绝境中终于等来了风雨的困龙,一飞冲天!”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着天幕中那地狱般的灾荒景象和汹涌的流民狂潮,脸色苍白,他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刻骨的绝望。
“天灾……人祸……这就是个死局啊!”他声音沙哑地低吼,“一边是辽东那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一边是遍地饿殍要活命!加饷?加饷就是逼民反!不加饷?辽东的兵就得溃散!崇祯……他……他……”
他想骂,却发现所有的骂词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徐达深吸一口寒气,沉重地说道:“陛下,如今看来,即便没有辽东之患,这般酷烈天灾,若处置不当,也足以动摇国本。而辽东战事,如同不断放血,彻底耗干了朝廷最后一点元气,也堵死了所有赈灾安民的可能。”
李善长也叹道:“流寇因饥荒而起,饥荒因加饷而剧,加饷因边患而生,边患又因国力衰微而难平……环环相扣,皆是死结!张献忠狡黠,李自成得势,皆因此时此刻,这大明天下,已遍地干柴矣!”
天幕上,李自成庞大的军队如同滚滚洪流,将历史悠久的中原重镇——洛阳,围得水泄不通。城头守军面色惶恐,而城下“闯”字大旗迎风招猎猎作响。
“老铁们,李自成在河南‘闯’出名号后,第一个盯上的大目标,就是富庶无比的洛阳城!”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历史的嘲讽,“而当时坐镇洛阳的,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这位王爷,当年可是差点当了太子的主儿,家底之厚,堪称天下皆知。”
画面给到洛阳城内奢华无比的福王府,与城外饿殍遍野的景象形成残酷对比。
“守城需要兵,需要粮饷。可当时朝廷财政崩溃,哪里还顾得上洛阳?”朱及第将镜头转向焦头烂额的守城官员和将领,“他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了富可敌国的福王身上,恳求他拿出钱财,犒赏守军,激励士气。”
然而,画面中的福王,虽然面露恐惧,却更加犹豫不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