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由天幕掀起的海外拓殖狂潮中,魏国公徐达的府邸无疑成为了风暴眼。无论是蓝玉为首的激进派,还是其他几路勋贵派系,乃至一些试图寻找最强靠山的海商,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功勋最着、地位最稳、且在军中威望无人能及的开国第一功臣。
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魏国公,您只需点头,挂个名头,无需您出一兵一卒、一钱一米,我等开拓所得,愿奉上三成干股!”
“徐大哥,咱们兄弟一起干,海外江山,您占大头!兄弟们绝无二话!”
“国公爷,小人家族世代经营南洋航路,愿举族投效,只求庇护,所有收益,国公府占两成半!”
面对这如同雪花般飞来的邀约和凭空画出的巨大馅饼,徐达却丝毫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是一丝寒意。
永昌侯蓝玉私下拜访时,更是直言不讳:“徐大哥,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放在天幕出现以前,您这位置,是咱大明最危险、最烫屁股的!功高震主啊!但现在不一样了!”
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天幕把话说得明明白白,您家大小姐,未来不是燕王妃、皇后,就是太子妃、皇后、皇太后!有这层关系在,谁敢动您?就算是皇上,往后做事也得掂量掂量!您现在就是咱们这帮老兄弟眼里最粗的大腿,定海神针!”
蓝玉这番话,本是奉承,是想把徐达彻底绑上战车。但听在生性谨慎、深知朱元璋秉性的徐达耳中,却如同惊雷!
“功高震主”四个字,本就是他一直以来的心病。如今再加上“外戚权重”、“未来帝岳”这些因素,徐达只觉得脖颈后的汗毛都竖起来了。皇帝现在或许因为海外之事需要倚重他们,可以后呢?等到海疆平定,这些聚集在自家门下的势力,这富可敌国的海外收益,会不会成为催命符?
他越想越怕,不仅严词拒绝了所有拉他“入伙”甚至“当头领”的提议,更是亲自将蓝玉、耿炳文等在他看来“行事张扬、不知收敛”的侯爷“客气”地请出了府门,甚至不惜说了些重话,划清界限。
心中不安到了极点的徐达,在当晚的晚朝(随着天幕以来,每三天的早朝就变成了每天下午四点开始的晚朝)前,特意提前入宫,求见朱元璋。
在谨身殿内,徐达摒退左右,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语气恳切甚至带着一丝惶恐:“陛下,臣近日观天幕,又见群情汹涌,皆欲泛海求利,拓土外邦。此虽可壮我大明声威,然臣私心忧虑。”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真诚(至少表面如此):“海外之事,牵扯甚广,若无朝廷法度统摄,恐生混乱,徒耗国力,甚至滋生割据之患。臣恳请陛下,速定章程,将海外开拓诸事,尽纳于朝廷管辖之下!设立专司,明晰权责,定立规矩,方为长久之计!”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位老兄弟,心中明镜似的。他早就想这么干了,将海外开拓纳入国家体制,避免勋贵尾大不掉。但他也担心自己主动提出,会让那些正做着发财梦的勋贵们疑神疑鬼,以为皇帝要过河拆桥,反而不美。
如今,由地位最尊、威望最高的徐达主动提出,简直是再好不过!
朱元璋脸上露出“欣慰”和“从谏如流”的表情,上前一步扶起徐达:“天德啊,咱就知道,满朝文武,就数你最识大体,顾大局!你所言,深合咱意!”
他拍了拍徐达的肩膀,语气变得郑重:“一会儿晚朝,群臣必然议论此事。就由你,来牵这个头儿,将你的想法,当众奏来!咱,准了!”
徐达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虽然出面做这件事,肯定会得罪不少正摩拳擦掌、希望自由度更高的勋贵同僚,短期内会挨些骂名。
但他更清楚,与徐家未来的长久安稳相比,这点骂名算不了什么。他徐达跟蓝玉那些人不一样。只要自己的女儿未来能正位中宫,只要徐家不犯谋逆大罪,凭借着这层外戚关系和在海外开拓中“顾全大局”的表现,徐家在大明的地位就将稳如泰山。
海外那片基业,对徐家而言,更像是一个锦上添花、甚至是一个万一有事时的避风港。徐家的根,必须牢牢扎在大明,扎在皇权之下。他不能,也不敢成为那个在海外拥有独立王国、让皇帝都忌惮三分的“海外王”。
--
晚朝的奉天殿内,气氛凝重而微妙。徐达站在御阶之下,条理清晰地陈述着设立专门机构统管海外开拓事务的必要性,从避免内耗、统一调度,到明晰权责、防止割据,说得头头是道,完全是一副公忠体国、老成谋国的姿态。
然而,台下肃立的勋贵们,表面上凝神静听,心中却是骂声一片。
“好你个徐天德!站着说话不腰疼!”蓝玉低着头,用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嘀咕,“你徐家将来是稳稳的皇亲国戚,自然不在乎海外那点‘蝇头小利’,老子们可是要靠着这个给儿孙挣饭吃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