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集:洞外问道
山风卷着松涛掠过崆峒山顶,将轩辕额前的乱发吹得猎猎作响。他已在石洞外盘膝静坐了整整三日。
第一日清晨,洞门紧闭的青石上“非静勿入”四个古字还凝着霜花,轩辕刚坐下时,满脑子都是广成子会如何答疑。他想起临行前岐伯的嘱咐:“至道无形,唯静可观。”可指尖按在膝盖上的力道总不自觉收紧,耳中尽是风声、鸟声、远处山涧的流水声,连石缝里蚂蚁爬过的窸窣都听得真切——这些声响像无数根细针,扎得他心神不得安宁。
日头爬到头顶时,山脚下传来一阵喧哗。昨日那个被他救过的采药人带着几个山民来送吃食,见他静坐不动,有人忍不住念叨:“这外乡客莫不是傻了?广成子仙人哪是这般等得来的。”轩辕眼皮未抬,只觉得那些话语比山风更扰人,后背竟沁出一层薄汗。
待到暮色漫上山头,他才忽然惊觉,自己守着“求道”的念头,反倒成了最大的执念。就像当年在岐伯药庐,总想着快点认全百草,反倒屡屡采错。他试着松开紧绷的肩颈,让呼吸随风声起伏,渐渐的,那些嘈杂声仿佛远了,石洞里渗出的凉意却一丝丝漫过来,裹着草木的清苦气,竟让他想起岐伯药篓里的苍术香。
第二日,天未亮就落起细雨。轩辕任由雨丝打湿衣襟,忽然看清洞门古字的刻痕里积着经年的苔藓,绿得发暗,倒像是岁月浸出的斑。他想起年少时跟着族人迁徙,夜里躺在兽皮上看星空,北斗七星的位置总随季节挪换,可北极星却一动不动。那时不懂,此刻才恍然——广成子说的“抱神以静”,或许就像这北极星,任周遭斗转星移,自心始终定在一处。
雨停时,一只灰羽山雀落在他肩头,啄他衣襟上沾着的草籽。他屏住呼吸,看那雀儿歪头打量他,忽然扑棱棱飞走,翅膀扫过他耳畔,带起的风里竟有松针的清香。这一刻,他忽然听懂了山间的声音:松涛是山在呼吸,溪流是山在脉动,连石缝里的虫鸣,都像是大地的絮语。
第三日午后,阳光忽然穿透云层,斜斜照在石洞门上。那“非静勿入”四个字被晒得发烫,仿佛活了过来。轩辕闭上眼,眼前竟浮现出过往的画面:部落里那个总爱失眠的老妪,夜里翻来覆去时,眼睛亮得像受惊的兽;去年瘟疫中,那些高热不退的族人,皮肤烫得像要烧起来的柴火;还有自己当年误食毒草,五脏六腑像被毒蛇啃噬的剧痛……这些画面不再让他心焦,反倒像一面镜子,照见人身体里的阴阳如何失衡。
“你所求者,医人?医世?”
苍老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像山涧滴落的泉水,清冽却有力量。轩辕睁开眼,见洞门不知何时已开了半扇,一个身着粗布衣的老者盘膝坐在洞内石床上,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得像能看透人心。
是广成子。
轩辕起身,对着老者深深一拜,动作沉稳,没有了初见时的急切。他想起这些年见过的疾苦:孩子因风寒夭折时母亲的哭声,猎人被猛兽咬伤后部落的慌乱,瘟疫来袭时人们对巫医符咒的绝望……这些画面在心头过了一遍,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因连日未语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
“晚辈轩辕,自少时见族人受病痛所苦,便立志寻治病救人之法。这些年遍历四方,识草木,观天象,知人体与天地本是一体。可越学越觉,单治一人之病,如杯水车薪。”他抬眼望向广成子,目光恳切,“晚辈所求,是知生命之本源,阴阳之规律,不仅能医好一人之疾,更能让族人懂得如何不生病,让部落如天地般生生不息。这究竟是医人,还是医世,晚辈也说不清楚,只知此心至诚。”
广成子听完,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指了指洞内石壁:“你且进来看看。”
轩辕依言走进石洞,才发现洞内比外面看起来宽敞许多,四壁都刻着图案。左边是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旁边刻着的小人正伸臂仰头;月亮升至中天时,小人则屈膝卧眠。右边是山川草木,春时草木发芽,对应的小人在田间劳作;秋时果实饱满,小人则静坐养神。最里侧的石壁上,刻着一个简化的人体轮廓,四肢百骸间有细密的线条相连,像极了他在崆峒山石阶上见过的纹路。
“你看这石壁,”广成子的声音在洞内回荡,“天地有昼夜寒暑,人有起居作息;草木有生长收藏,人有气血盛衰。所谓生命之本,不过是‘顺应’二字。”他指着人体轮廓上的线条,“这些脉络,如山间溪流,连着五脏六腑,通着天地之气。气顺则健,气逆则病。”
轩辕盯着那些线条,忽然想起自己按压猎人臂膀“筋节”时的感觉,想起妇人腹痛时按腿部穴位产生的热流——原来那些零散的发现,早被古人刻在了这里。他伸手抚过石壁上的线条,指尖触到冰冷的石质,心里却涌起一股热流,仿佛那些沉寂的纹路都活了过来,在他掌心跳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人的智慧》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人的智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