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紫禁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与煌煌气派,显露出其作为六百年宫阙的另一种面容——沉静、幽深,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在星月清辉下无声地呼吸。重重殿宇的剪影层叠交错,飞檐斗拱如同巨兽嶙峋的骨架,指向墨蓝色的天穹。万籁俱寂,唯有穿过空阔广场与深邃巷道的夜风,带着宫墙砖石与古老木料特有的气息,发出低回而悠长的呜咽。
沈墨没有选择任何照明工具。他贴身穿着的深青色符文背心,在夜色中不仅没有成为累赘,反而因其材质的特殊性,似乎能轻微地吸收周围微弱的光线,使他更好地融入阴影。背心上传来的温凉感持续稳定,心口处的北斗阵图与夜空中的真实星辰隐隐呼应,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星力被缓缓汲取,滋养着他的精神,让他即便在黑暗中移动,感知也异常清晰。
他如同一个熟悉自己掌纹的夜行者,避开几处主要的监控探头的扫视范围,沿着宫墙的阴影、殿宇的廊庑、以及那些游客绝不会涉足的偏僻小径,悄无声息地向着御花园的方向移动。脚步落在古老的石板上,轻若鸿毛,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这是他多年在闭馆后独自研究、巡检养成的习惯,此刻更是将这种潜行发挥到了极致。
脑海中,那幅由铜质罗盘与强化后的意念共同勾勒出的“星槎网络”虚影清晰浮现。他能“看”到,自己正沿着网络中几条黯淡能量流的边缘穿行,如同避开河道主流的鱼儿,谨慎地向着那位育斋所在的、明亮而“空灵”的光点靠近。
越靠近御花园,空气中那股属于草木与泥土的清新气息便愈发浓郁,但也夹杂着一丝更加古老、更加沉凝的意味。御花园,这座紫禁城中的天地,在深夜仿佛自成一方小世界,假山奇石在夜色中化作蹲伏的异兽,古柏苍松伸展着虬龙般的枝干,投下浓重而变幻的阴影。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的西北角,北倚高大的宫墙,西邻堆秀山与御景亭,环境尤为僻静。当沈墨穿过一道月亮门,踏入这片区域时,明显感觉到周围的“气”发生了变化。并非温度的改变,而是一种……“密度”与“活性”的差异。仿佛这里的空气更加粘稠,其中流淌着的、源自北斗七星与大地本身的能量更加充沛而活跃。深青色背心传来的温凉感明显增强,心口阵图的流转也加快了一丝。
他隐在位育斋西南侧一株至少有三百树龄的桧柏之后,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彻底收敛了自身的气息,只留下一双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的眼睛,仔细观察着前方不远处的位育斋。
斋堂在夜色中只是一个轮廓分明的黑影,黄琉璃瓦的殿顶在星辉下泛着极其幽微的冷光,如同覆盖了一层薄霜。三开间的格扇门紧闭着,窗户上也糊着厚实的窗纸,不透一丝光亮。四周寂静无人,只有风吹过松柏的沙沙声,以及更远处宫墙外隐约传来的、属于现代都市的、模糊而遥远的背景噪音。
一切看起来平静如常。但沈墨不敢有丝毫大意。那通来自“索影者”(或自称维护平衡者)的警告电话言犹在耳,“影噬”二字带来的不祥预感如同阴云笼罩在心头。他调动起全部的精神感知,如同张开一张无形的大网,仔细探查着位育斋周围每一寸空间,寻找着任何可能的埋伏、陷阱,或者不自然的能量波动。
时间在寂静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古代认为一天中阴气最盛、也是与星空感应最强的时刻之一。沈墨选择这个时间,正是为了借助最活跃的星力,来触发位育斋可能存在的机关。
他抬头望向夜空。北斗七星高悬,勺柄指向东方,星辰清冷而明亮,洒下无尽的星辉。按照之前的推算,以及铜质罗盘的指引,触发机关的关键,或许就在于特定星官(很可能是北斗中的“天枢”与“摇光”)运行到特定方位,其星力以特定角度照射到位育斋的某个点,并与内部的星图标记产生共鸣。
他耐心地等待着,同时也在心中最后一次梳理自己的计划与可能遇到的状况。董晚秋手札被撕去的关键一页,“天工遗训”中关于“意核”与“衡心之尺”的告诫,以及那神秘电话的警告,都让他明白,此行绝非简单的寻宝或探秘,而是一场对心性、智慧与能力的综合考验。
不知过了多久,当时辰接近子正(午夜12点),沈墨敏锐地察觉到,位育斋明间(正厅)北侧墙壁靠近藻井的某处,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能量涟漪荡漾开来。那感觉,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微小石子。
来了!
他精神一振,目光紧紧锁定那片区域。同时,他悄然从工具包中取出了那枚温养有成的“星髓”和一片“窥月镜片”。
“星髓”入手,不再是之前的温凉,而是传来一种跃跃欲试的、与天上北斗七星,尤其是“天枢星”强烈共鸣的灼热感。而那片“窥月镜片”在星辉下,内部流淌的月华清辉也变得愈发纯净、凝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