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南取出海枢膏,用竹片蘸取少许,小心地填进裂纹 —— 膏体遇到青铜珠的温度,渐渐变得黏稠,与珠身完美贴合,看不出任何修补痕迹。沈墨再用软布蘸着净脉砂溶液,轻轻擦拭珠身的符文,“水通地脉” 四个字渐渐显露,淡蓝色的光纹顺着符文蔓延,石龛周围的泥土开始慢慢变湿,像有水流在地下涌动。
“该升温了!” 董晓掏出准备好的加热棒,接好电源后小心地放进石龛旁的浅水区,“把水温升到 16℃,刚好适合枢芯激活,不会太高烫伤珠身。” 温度计的数值慢慢攀升,从 13℃升到 16℃时,沈墨立刻关掉电源,将通海符贴在海眼珠上,注入星力 —— 符纸的淡蓝淡金双色光纹顺着珠身蔓延,与白塔塔枢石的地脉气产生共鸣,海眼珠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石龛下的泥土开始冒出水珠,像春天的露水。
“海眼冒水了!” 老郑激动地喊道,石龛周围的水珠越聚越多,渐渐汇成细小的水流,顺着泥缝往下渗,又从湖底的其他地方冒出来,浅水区的水位开始慢慢上升,原本干裂的泥缝被水填满,变得湿润松软,“我就知道这海眼不会死!当年我爷爷守海眼时,也遇到过一次堵,也是天工坊的传人修好的!”
董晓蹲在水边,看着水位一点点上涨,用探水勺舀起一勺水,清澈得能看到勺底:“沈哥!水脉纯度仪测到 90%!枢芯的能量指数升到 72%!正常了!” 她兴奋地把水浇在旁边枯萎的荷花杆上,像是在给它们 “喂水”。
游客和居民渐渐围过来,有人拿出手机拍冒水的海眼,有人蹲在水边洗手,湖边的茶馆老板甚至搬出了桌椅,笑着说:“等水再涨点,就能摆湖边的座儿了!” 老郑看着热闹的场景,眼角泛着光:“这才是什刹海该有的样子 —— 水满、荷绿、人闹,少一样都不行。”
离开什刹海时,夕阳已为湖面镀上一层金红,刚回升的水面泛着细碎的波光,像撒了一把金箔,观海亭的影子映在水里,随着波纹轻轻晃动。老郑送给三人每人一个用什刹海泥烧制的小摆件 —— 是迷你版的海眼珠,上面刻着 “水通地脉” 的小字:“留个纪念,明年夏天来,我请你们吃湖边的荷花酥,就着海眼的水沏茶,香得很!”
回到斫韵堂,沈墨将什刹海眼的修复记录整理好,放在琼华岛塔枢的修复资料旁。工作台前,星槎引、地灵石、探淤杖整齐摆放,旁边放着那个海眼珠小摆件,泥坯上的符文泛着淡淡的蓝光,窗台上的桃核苗,小桃子的粉晕更浓了,果皮上的绒毛在灯光下清晰可见,像撒了一层细盐。
他走到窗边,望着什刹海的方向,夜色中的湖面泛着淡蓝淡金的光,是海眼枢芯的能量在闪烁。星槎引的印记突然泛起淡绿色的光,指向什刹海旁的 “银锭桥”—— 老郑说,银锭桥的桥基下藏着天工坊的 “桥枢石”,最近桥面上的青砖有些松动,显然是下一次守护的目标。
但沈墨并不着急,他看着桌上厚厚的修复记录,从琼华岛的塔枢到什刹海的海眼,每一次修复都在唤醒这片土地的 “呼吸”—— 塔枢石的地脉气、海眼珠的水脉气,顺着看不见的脉络相连,滋养着草木、湖水,也滋养着湖边的人间烟火。他突然明白,海眼的意义不止是 “冒水”,更是连接地脉与生活的纽带,让自然的生机与人间的热闹紧紧缠在一起。这份 “缠绕”,就是地脉守护最鲜活的意义,也是传承下去的永恒温度。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