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窗台上的桃核苗,小桃子已染上大半粉色,果皮光滑得能映出窗台的灯光,枝桠上还新抽了一根嫩梢,顶着两片卷曲的新叶。沈墨正用喷壶给嫩梢浇水,指尖刚离开壶嘴,怀中的星槎引突然泛起沉稳的淡金色光 —— 不是海眼的蓝金交织,而是带着 “石质厚重” 的地脉光,像桥基嵌入大地的沉稳感,稳稳指向什刹海旁的银锭桥,与守海人老郑说的 “桥砖松动、行人走上去‘咯吱’响,桥基下的地脉气散了” 完全对应。
“银锭桥的守桥人老吴发来消息,桥西侧的三块青砖已经凸起半指高,昨天有游客踩上去差点崴脚,他只能用警示带围起来。” 董雅南推门进来,手中的平板电脑里存着银锭桥的照片:青石板桥面的缝隙宽得能塞进指甲,西侧的青砖斜斜地翘着,桥栏杆上的一处雕花也掉了角,“用桥基稳定性仪测了,桥枢石的能量指数只有 28%,是最近这些年最低的 —— 这桥是明代天工坊修的‘连脉桥’,桥基下的‘桥枢石’连什刹海眼和后海的柳脉,桥一松,两边的地脉气都断了,连桥旁‘烤肉季’的灶台都比往常难烧旺。”
董晓背着监测包跑进来,包侧挂着新调试的工具:桥基测斜仪(能测桥面倾斜度)、石缝铲(薄刃的,清理桥砖缝隙的淤塞)、桥枢膏(董氏隐脉用青石粉混合糯米灰浆熬的,专门补桥基裂缝),探枢杖的杖尖还装了个小滑轮,说是 “测桥基时能顺着砖缝滑,更准”:“沈哥!我昨晚把《连脉桥修复要诀》摸透了!银锭桥的桥枢石是‘四方镇桥石’,藏在桥基中央的石槽里,四面分别刻着‘通海、连柳、固路、稳脉’的符文,现在桥面松动,肯定是‘固路’面的符文被淤塞和余烬堵了!我还练了测桥面倾斜度 —— 把测斜仪放在桥中央,数值超过 3 度就是危险,对吧?”
沈墨笑着把喷壶放在窗台,将固桥符(用麻布浸过什刹海活水,绘有桥脉符文)、吸水棉(比普通棉更厚,吸桥基的潮气)、水平尺(确认桥面是否平整)和防滑垫(铺在桥面上防修复时滑倒)装进背包。三人驱车向银锭桥出发,车窗外的街景从胡同渐变成什刹海的秋景 —— 湖边的柳树叶子半黄半绿,风吹过落下几片,飘在水面上像小扁舟,快到银锭桥时,远远就能看到桥西侧的警示带,几个游客正围着拍照,小声议论着 “桥怎么坏了”。
守桥人老吴已在桥旁的小屋里等候,他穿着灰色的对襟褂子,手中握着一把铜制的 “桥脉尺”,尺身上刻着细密的刻度,泛着淡淡的金色光:“三位可算来了!这桥昨天又松了点,我用桥脉尺测了,桥基的沉降差有两指宽,再不管,冬天一冻一化,砖就得塌。老辈人传下来的话,‘银锭桥稳,什刹海顺’,这桥是什刹海的‘腰’,腰一软,周边的地脉、生意都得跟着软 —— 你看桥旁的烤肉季,昨天还跟我抱怨,炉膛老灭火,客人都少了。”
跟着老吴走上银锭桥,沈墨低头看桥面 —— 西侧的三块青砖果然凸起,用脚轻轻一踩,传来 “咯吱” 的响声,砖缝里还嵌着细小的泥沙和枯草,桥栏杆的雕花掉角处,能看到里面潮湿的木芯。董晓立刻掏出桥基测斜仪,放在桥中央的青石板上,仪器屏幕的数值很快跳出来:“沈哥!倾斜度 4.2 度!超过危险值了!桥枢石的‘固路’面肯定堵得厉害,连桥基都沉降了!”
沈墨蹲下身,用手指抠了抠凸起青砖的缝隙 —— 里面的泥沙又干又硬,还夹杂着黑色的小颗粒,是影气余烬的残留。他取出地灵石,贴在桥栏杆的雕花处,金色光纹顺着栏杆蔓延,穿过桥面的青砖,在桥基中央勾勒出桥枢石的轮廓 —— 四方的青灰色石头,其中一面(对应西侧桥面)的符文被厚厚的泥沙和影气余烬覆盖,符文边缘的桥基还有一道半尺长的裂缝,像被什么东西撞过的痕迹。
“得先把凸起的青砖拆下来,清理桥基的淤塞和余烬,再补裂缝,最后激活桥枢石,让它重新稳住桥基。” 沈墨取出石缝铲,“老吴,麻烦您找几块备用的青砖,得和原来的砖尺寸一样,不然补上去会凸;董雅南,你用桥基稳定性仪盯着能量变化,拆砖时要是数值再降,就先停;董晓,你帮我清理砖缝的淤塞,用小刷子把缝里的泥沙扫出来,注意别把砖碰碎 —— 这砖是明代的老砖,脆得很。”
老吴很快从屋里抱来几块备用青砖,砖面上还留着当年的烧制印记。董晓接过小刷子,蹲在凸起的青砖旁,顺着砖缝轻轻扫 —— 干硬的泥沙簌簌落下,她特意用小簸箕接着,防止掉进桥基深处:“沈哥!砖缝里的余烬好多!黑色的颗粒沾在砖上,得用吸水棉蘸着净脉砂溶液擦,才能擦掉!”
董雅南立刻递过净脉砂溶液,董晓用吸水棉蘸湿,小心地擦拭青砖上的余烬 —— 黑色颗粒遇到溶液,慢慢溶解在棉上,青砖重新露出青灰色的本色。沈墨则用石缝铲轻轻撬动凸起的青砖,每撬一下都要停几秒,观察桥面的反应,直到三块青砖全部拆下来,露出下面的桥基 —— 石槽里的桥枢石果然被淤塞覆盖,黑色的影气余烬像蛛网缠在 “固路” 面的符文上,裂缝里还嵌着几块小碎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故宫修复师与百年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