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的青衣江湾,荷香与蝉鸣交织成盛夏的乐章。清晨六点,陈守义站在江湾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场上,望着远处悬挂的 “2024 国际生态研学论坛” 巨型横幅 —— 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12 个国家的生态专家、教育学者,正陆续走下大巴,胸前的 “国际生态协作伙伴” 徽章在晨光里熠熠生辉。他手里攥着的 “国际交流实施方案”,详细规划了论坛的核心议程:中外水域生态对比观测、全国研学标准发布、AI 技术国际输出洽谈,每一项都标志着江湾生态研学正式迈入 “国际协作” 新阶段。
“陈叔!国际数据接口调试好了!”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跑来,屏幕上显示着 “全球生态数据协同平台” 的测试界面 —— 美国密西西比河生态站、法国塞纳河生态站、日本琵琶湖生态站的实时数据,正通过加密通道同步到江湾的数字化平台,水质、水温、鱼类数量等指标清晰地呈现在数据面板上。“您看,密西西比河的当前水温 28℃,溶解氧 7.8mg/L,跟咱们江湾的水质数据能实时对比,误差控制在 0.2mg/L 以内,” 小满指着屏幕上的联动曲线,“昨天跟日本专家测试 AI 预测模型时,他们还惊叹咱们能提前 15 天预测鱼类洄游,非要现场观摩咱们的观测设备!”
陈守义接过平板,指尖划过 “中外联合观测” 模块 —— 里面已预设好江湾与密西西比河、琵琶湖的对比观测方案,明确了 “鱼类洄游路线”“水生植物覆盖率”“水质变化趋势” 三大核心观测指标,甚至标注了中外团队的分工:中方负责 AI 模型运行与数据汇总,外方负责现场采样与样本分析。“这个方案考虑得周全,” 他点头称赞,目光落在 “国际标准互认” 板块上,“昨天法国专家提到的欧盟生态教育标准,咱们的团队对比过了吗?有多少重合点?”
“已经对比完了!” 小满点开标准对比报告,“咱们的全国研学标准与欧盟标准的重合度达 82%,主要差异在‘水域类型适配’上 —— 欧盟以河流、海洋为主,咱们增加了高原湖泊、内陆水库的专项指标,法国专家说这些补充很有价值,愿意推动双方标准互认!”
两人走进会展中心大厅时,里面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 老张带着技术团队在调试多语言同声传译设备,确保论坛期间中外交流顺畅;李师傅在整理 “中外观测工具包”,里面装着智能水质检测仪、AI 识别摄像头,附带英、法、日三语操作手册;王奶奶推着装满 “荷花茶” 的保温车,正给中外嘉宾分发饮品,车身上 “生态友好” 的英文标识,让外国友人频频点头微笑。
“守义、小满,美国密西西比河生态站的琼斯博士刚到,他想提前参观咱们的 AI 实验室,了解预测模型的算法逻辑,” 老张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指着不远处的外国团队,“还有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他们带来了自己的生态课程教材,想跟咱们的校园研学案例做对比,看看能不能联合开发国际课程!”
“我带琼斯博士去实验室,” 小满立刻接过接待任务,“陈叔您去对接墨尔本大学的团队,他们的课程里有‘海洋生态保护’模块,正好能补充咱们的体系,以后可以合作开展‘江河 - 海洋’跨水域研学!”
陈守义走到墨尔本大学的展位前,澳大利亚学者正展示他们的 “大堡礁珊瑚生态观测课程”—— 学生通过水下机器人采集珊瑚样本,结合卫星数据分析生态变化。“咱们的‘荷花 - 鱼类共生观测课’跟这个很互补,” 陈守义指着展台上的教材,“江湾有丰富的淡水生态经验,你们有海洋生态优势,联合开发课程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水域的生态保护!”
澳大利亚学者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我们可以先开展试点,组织墨尔本的学生来江湾观测淡水生态,江湾的学生去澳大利亚研究珊瑚保护,形成‘跨国研学实践’模式!”
第一环节:2024 国际生态研学论坛(分三阶段开展)
阶段 1:开幕式与主旨演讲(上午 9:00-11:00)
上午 9:00,论坛开幕式正式开始。国家生态环境部周司长、教育部刘司长,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代表马丁先生共同致辞,高度肯定江湾在生态研学领域的实践成果。
马丁先生在致辞中说:“江湾用三年时间构建的‘技术赋能 - 协同治理 - 教育落地’体系,为全球生态保护与教育融合提供了创新样本。特别是 AI 生态预测技术和跨省协作机制,不仅解决了本地的生态问题,更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可负担、可复制的方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将江湾模式纳入‘全球生态教育推广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