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的青衣江湾,寒意渐退。生态湖的冰层从边缘开始消融,裂纹像蛛网般在冰面蔓延,阳光穿透薄冰时,能看到水下苏醒的水草在缓慢摆动;岸边的垂柳垂下嫩黄的枝条,枝尖缀着米粒大的芽苞,微风拂过便轻轻摇晃,将春日的气息吹进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园子里的腊梅虽已褪去金黄,却在花茎根部冒出新绿,与刚破土的荠菜、蒲公英一起,勾勒出江湾的生机。陈守义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捧着《2045 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终极总结报告(河流湿地专项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斯堪的纳维亚针叶林、萨赫勒过渡带、三江源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 “全域收官”,唯独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湿地带,被醒目的土褐色警报覆盖 —— 那片横跨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湿地,曾是 “东南亚的绿肺与粮仓”,如今却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在图谱上格外刺眼。报告扉页的文字更是触目惊心:“湄公河流域湿地萎缩加剧,四国交界区域湿地消失面积达 79.4 万平方公里,380 种依赖湿地的生物濒临灭绝,沿岸占族‘湿地 - 渔耕共生’生计崩溃,灌溉危机与洪涝灾害激化,数亿人面临粮食与饮水安全威胁”。
“陈叔!湄公河流域湿地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下摆还沾着园子里的泥土,脸颊因急促奔跑泛着红晕,双手紧紧攥着平板,生怕屏幕里的画面因颠簸模糊。他在陈守义面前站定,手指快速点触屏幕,调出卫星拍摄的动态影像:“您看老挝琅勃拉邦的上游湿地 —— 这是 2035 年的画面,当时湿地里水系纵横,墨绿色的水草覆盖了 80% 的区域,渔民划着独木舟在水道里捕鱼,船桨划过水面时能惊起成群的水鸟;可到了 2044 年,这里 19.6 万平方公里的湿地变成了旱地,原本的水道成了龟裂的土沟,最深的裂缝能塞进拳头,裸露的草根在烈日下蜷成褐色的一团。我们的实地考察队还拍到了这样的场景:占族渔民阿普带着孙子在干涸的湿地里挖水,铁铲挖了 3 米深都没见到地下水,孩子手里攥着爷爷去年捕到的最后一条湄公河鲶鱼的干尸,问‘爷爷,鱼什么时候能回来’。现在琅勃拉邦已有 600 多户渔民被迫迁走,他们的木屋被遗弃在旱地边缘,渔网挂在枯死的红树林枝干上,风一吹就发出‘哗啦’的声响,像在哭。”
小满滑动屏幕,画面切换到泰国东北部的湄公河中游湿地,背景音里传来雨声与水流声:“这是去年夏季泰国孔敬府的特大洪水现场 —— 当时连续 15 天的暴雨导致湄公河支流决堤,15.8 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村庄被淹,洪水最深的地方达 3 米,村民只能爬到屋顶等待救援。我们的无人机拍到,有村民抱着电线杆在洪水里坚持了 8 个小时,还有农户的牛群被洪水冲走,在水面上形成长长的‘黑色浮线’。更严重的是,洪水退去后,湿地表面淤积了 1.2 米厚的泥沙,这些泥沙里混着上游工厂排出的重金属,不仅让水生植物无法扎根,还污染了地下水源。孔敬府曾是东南亚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冬季有超过 50 万只白鹭、朱鹮来这里越冬,可去年冬天,考察队只拍到了 127 只候鸟,其中有 32 只还因误食有毒的泥沙死亡。泰国占族老人通猜告诉我们,他们部落世代在湿地里种‘潮汐稻’—— 涨潮时让海水浸润稻田,落潮后施肥插秧,这种稻子不仅耐旱,还带着淡淡的海水鲜味,可现在泥沙覆盖了稻田,连稻种都无法发芽,通猜家传了七代的‘潮汐稻种’,可能要在这一代断绝了。”
“再看柬埔寨洞里萨湖周边的下游湿地。” 小满的声音沉了下去,屏幕画面变成了枯黄的稻田与干涸的湖床,“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柬埔寨的‘粮食银行’—— 每年雨季,湖水面积能扩大到 1.6 万平方公里,周边 230 万农民靠湖灌溉种植水稻;可去年湖水面积缩减到了 2400 平方公里,水位下降 4.5 米,湖中心的岛屿扩大了 10 倍,原本在湖里捕鱼的渔民,现在要骑着摩托车穿过干涸的湖床才能到湖边。我们的土壤检测显示,因缺水导致的土壤板结面积达 8.7 万平方公里,水稻减产 92%,很多农户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在洞里萨湖北岸的占族村落,我们看到村民把仅剩的红树林砍下来当柴烧,因为买不起液化气,也没有足够的粮食 —— 村里的孩子大多面黄肌瘦,有的还因营养不良患上了水肿病。占族渔民波尔的渔船停在湖床上,船底的缝隙用泥巴糊着,他说‘以前湖里的鲶鱼能长到 1 米长,现在连巴掌大的鱼都见不到,我儿子已经三个月没吃过鱼了’。更让人揪心的是,洞里萨湖周边的红树林死亡面积达 8.7 万平方公里,这些红树林原本能抵御海浪侵蚀,现在没了它们,去年的风暴潮直接冲毁了 12 个渔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湾钓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江湾钓事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江湾钓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