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章出现的官员都是楚国降官啊,而且着陈影是小陈影。
自从黄月待成功掌控楚国局势后,她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楚国经历了连年战乱,国力衰弱,民生凋敝。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黄月待深知,若要真正掌控楚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恢复国力,安抚民心。
“月待,你真的准备好了吗?”陈影站在黄月待身边,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黄月待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师父,我准备好了。楚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而我,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陈影点了点头,心中对黄月待的决心和勇气感到敬佩。
他明白,黄月待的治国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但她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黄月待踏上朝堂台阶时,脚下的青砖还残留着清晨的露水。
她身着玄色朝服,腰间玉带泛着冷光,每一步都踏得极稳。
殿内百官已列队等候,蝉鸣声从窗外渗进来,与众人低低的议论声交织成一片。
“诸位,楚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她的声音如金石相击,瞬间压住了满殿的嘈杂。
黄月待的目光扫过群臣,停在几位老臣微微低垂的眉眼上——那些人袖中的手指正无意识地绞着袍角。
她展开手中卷轴,指尖在“整顿吏治”四字上重重一顿。
“贪墨者,黜;庸碌者,退;有能者,擢。”
话音未落,吏部尚书李仲的瞳孔倏然收缩。
他分明看见黄月待的视线掠过自己,仿佛一柄利剑悬在了脖颈之上。
“娘娘英明!”户部侍郎王允率先出列,躬身行礼。
他身后几名年轻官员也跟着附和,衣袍摩擦声如秋叶簌簌。
黄月待注意到其中有个书生模样的人——新科进士陈砚,昨日呈上的水利策论曾让她彻夜难眠。
“赋税减半,兴修云河渠,农桑之策推行各县...”她条分缕析,声音却渐渐被一阵窃语淹没。
工部尚书张延与几位同僚交换眼色,嘴角勾起一抹讥笑:“这新任的摄政娘娘,怕是要把楚国折腾得底朝天。”
“张大人所言差异。”黄月待忽然转身,目光钉住张延泛红的耳尖。
“本官昨日查阅账簿,发现工部近三年修缮堤坝的银两,竟比实际用度多出三倍。莫非...诸位在堤坝里砌了金子?”
殿内骤然死寂。张延的冷汗浸透了后背,却强撑笑道:“娘娘说笑...”黄月待不待他说完,已拂袖转向群臣:“自即日起,御史台将重审各司账目。诸位若想安稳,便好生管住自己的手。”
退朝鼓响时,陈砚瞥见李仲踉跄着退出殿门,袖中掉出一封未封口的密信,上书“南境粮仓...”他正欲拾起,却被黄月待的近侍悄然踩住信角。
暮色渐沉,黄月待独坐书房,烛火将奏折上的“南境饥荒”四字映得猩红。
窗外传来一阵异样的风声,似有黑影掠过屋檐。
她忽然轻笑:“好戏,这才开场。”
“月待,你这样做,不怕得罪人吗?”陈影有些担心地问道。
黄月待微微一笑,说道:“师父,正因为怕得罪人,才更要这么做。只有清除这些毒瘤,楚国才有希望。”
在她的铁腕政策下,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查处,吏治为之一清。与此同时,她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充实了朝廷的中坚力量。
“娘娘英明!”朝堂之上,官员们对黄月待的举措纷纷表示支持。
烈日下的楚都郊外,黄月待站在新立的"均田碑"前,宽大的官袍被风掀起一角。
碑上刻着"耕者有其田"五个朱红大字,墨汁未干便已被百姓的指腹摩挲得发亮。
"诸位父老,今日起,官田半数划为民田。"
她举起手中卷轴,声音清亮如晨钟。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中,传来一阵低低的骚动——那些世代佃耕的农户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真正拥有土地。
老农李三颤巍巍上前,布满茧子的手接过黄月待递来的地契。
枯瘦的指节抚过"永业田"三个字,浑浊的泪突然砸在泛黄的纸上。
"黄大人......这、这真不是做梦?"他膝头一软,却被身后年轻人稳稳扶住。
"叔,是真的!我昨儿已看过自家地界,田垄旁还立了界石呢。"
青年笑得露出缺牙,腰间新得的锄头碰出脆响。
周遭人群顿时沸腾,有人跪谢,有人相拥而泣,更有妇人从篮中掏出攒了半辈子的鸡蛋,硬要塞给官员们。
黄月待侧身避开礼谢,目光却扫过远处脸色铁青的几位老臣。
户部尚书王禄袖中攥着被驳回的奏折,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痕——那奏折本是要阻挠她将官田中的良田拆分,此刻却成了废纸。
"月待,这般拆分官田,可想过军饷粮仓如何填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十世轮回之炼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十世轮回之炼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