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愈发激烈,儒墨两家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季风以墨家严密的逻辑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刻洞察,屡次驳斥儒家空谈仁义、不顾实际的弊端,指出儒家思想在乱世中的局限性。而儒家则以纲常伦理、礼法秩序为基石,指责墨家思想过于理想化,不合人情,甚至可能颠覆社会秩序,将天下引向混乱。
庭院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火药味。不少儒生被赵平的言辞所激,开始对季风发出嘘声,甚至有人开始鼓噪,试图以声势压倒墨家。季风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学问之争,更是两种治国理念的生死较量,更是对墨家在天下地位的挑战。
就在此时,一直静默旁观的素心,突然缓缓起身。她的动作轻柔而优雅,如同清风拂过竹林,不带一丝烟火气,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走到季风身旁,对着颜之推和赵平微微颔首,声音清冷而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如同玉石相击,清脆悦耳:“诸位先生,儒墨之辩,皆为天下苍生。然大道万千,殊途同归。儒家倡仁,墨家倡爱,皆是善也。然善之极致,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赵平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不耐,不屑地看向素心:“道家之言,玄之又玄,何足挂齿?此乃乱世,非空谈玄理之时!”
素心不理会赵平的轻蔑,她那双清澈的眸子平静地望向庭院中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非不仁,乃是顺应天地之理,不以个人好恶干预万物生长。治国亦然,若强行以某家之法,束缚天下,则必生反噬。儒家之礼,墨家之兼爱,皆可为治世之良药,然若过犹不及,则药亦成毒。唯有顺应民心,因势利导,方能使天下归于太平。正如水之性,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能效法水之德,则天下自安,百姓自乐。”
素心的话语,如同清泉般流淌在喧嚣的庭院中,瞬间平息了儒墨两家激烈的争执。她的道家思想,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跳出了儒墨两家固有的藩篱,从更高的维度审视问题,为这场僵持的辩论带来了新的启示。颜之推老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捋着胡须,微笑着看向素心,那笑容中带着一丝了然。
季风也惊讶地看向素心,他没想到素心竟然能以道家之理,巧妙化解这场僵局,甚至让赵平都无言以对。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安,仿佛素心就是他身旁那股清泉,无论他身处何等激烈的风暴,都能为他带来平静与智慧。他握紧了素心放在身侧的手,那份温暖和力量,让他感到无比踏实。
赵平虽然不甘,但素心的话语却让他无从反驳。道家之理,玄妙深奥,非他所能轻易驳斥,更何况素心言语中并无攻击之意,反而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化解了冲突。
颜之推老先生见状,适时地站起身,他环顾四周,声音洪亮地宣布:“今日儒墨之辩,至此告一段落。季风贤侄,素心姑娘,二位见解独到,令老朽受益匪浅。尤其是素心姑娘,以道家之理,融会儒墨,实乃高见,为我等开辟了新的思路。”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季风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那深意中带着一丝忧虑,一丝期许:“季风贤侄,老朽观你气运雄厚,然体内似有阳气过盛之兆,恐非凡物。此阳气若不加以调和,恐有反噬之危,轻则走火入魔,重则身死道消。需以至阴至柔之物,方能使其归于平衡,化险为夷,成就大道。”颜之推老先生的话语虽然隐晦,但季风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知道,颜之推竟然看出了“炎狱之心”的秘密。
颜之推老先生又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素心,那一眼中包含了太多的深意,仿佛看透了季风与素心之间那份尚未言明的羁绊,以及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宿命。他微笑着说道:“缘分天定,当顺其自然。天道循环,自有其理。”
辩论结束后,季风与素心在颜府小憩。季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回想起颜之推老先生的话,以及他看素心的那一眼。他开始意识到,素心或许就是颜之推老先生口中那“至阴至柔”之物,能够调和“炎狱之心”的力量。而素心在辩论中的表现,更是让他对她刮目相看,她不仅仅是他的同伴,更是他心灵的港湾,是他力量的源泉。他感到自己对素心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欣赏和敬佩,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依赖和爱恋,一种想要与她携手共度此生的渴望。
素心也感受到了季风的目光,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知道,颜之推老先生的话语,是对她和季风之间关系的暗示。她也开始思考,自己与季风的相遇,是否真的是天意,是否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感到季风的命运与墨家的未来,似乎都与自己紧密相连。。。。。。
【南下之路:战火初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消失的墨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消失的墨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