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过程中,林万骁和龙湖区的干部们成了被“围攻”的对象。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林书记,你们那个‘阳光采购’具体怎么操作?阻力大不大?”
“引进一个特级教师,区里到底要花多少钱?值不值?”
“搞民宿,农民的土地和房子问题怎么解决?会不会产生纠纷?”
“跨区域合作,省里到底什么态度?有没有具体政策支持?”
林万骁和他的团队尽可能详尽地解答,分享经验教训。交流的气氛热烈而坦诚。
下午是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讨论更加深入,也更具批判性。有赞扬肯定的,也有提出质疑的。
一位来自传统重工业区的区长直言:“龙湖的经验很好,但我们的产业结构、历史包袱和你们完全不同,恐怕很难照搬。”
另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县委书记则更关心投入问题:“你们在教育、文化上投入这么大,财政吃得消吗?我们那里保运转都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也有对跨区域合作表示怀疑的:“想法是好的,但涉及到不同地区,扯皮的事情太多,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
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林万骁没有试图说服所有人,而是强调:“‘龙湖模式’不是标准答案,更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它只是在特定发展阶段、特定资源禀赋下的一种探索。其核心在于一种思维方法——如何在新发展阶段,结合自身实际,守牢底线,敢于创新,以人为本,找到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汲取其中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回应,体现了不骄不躁、开放包容的态度。
研讨会结束前,江口市委书记郑同林做了总结发言。他再次肯定了龙湖的探索,并要求全市各区县认真学习借鉴“龙湖经验”中的精髓。省委政研室主任则从全省层面,对推广“龙湖模式”中蕴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提出了要求。
会议散了,但影响才刚刚开始。
许多与会者带着厚厚的会议材料和满满的笔记,以及更重要的,被激发的思路和想法,踏上了归程。龙湖,这个曾经并不特别起眼的市辖区,通过这次高规格的现场研讨会,真正在全省打响了名号,确立了其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者、先行者的地位。
林万骁送走最后一批客人,站在空旷下来的报告厅里,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和期待。“龙湖模式”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只能做得更好,不能有任何闪失。而他自己,也通过这次盛会,在全省干部面前,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能力展示和政治亮相。前面的路,荣誉与压力并存,他需要更加清醒,也更加努力。
喜欢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