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秋,南州市公安局大院里彩旗招展,锣鼓声此起彼伏。
刑侦技术实验室的牌匾被红绸覆盖,市局领导、省厅专家,还有周边地市的刑侦同行齐聚一堂。林砚穿着笔挺的警服,胸前的警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刑侦大队队长,他站在人群前排,看着眼前崭新的三层小楼,眼眶微微发热。
五年了。
从1985年那个懵懂又震惊的清晨,到如今亲手推动建成南州首个刑侦技术实验室,他走过的每一步都刻满了汗水与荣光。苏晓站在他身边,白大褂外罩着警服,笑容温婉:“林队,恭喜你。这实验室,可是咱们南州刑侦的里程碑。”
林砚侧头看她,眼底满是温柔:“也是咱们共同的心血。没有你的法医鉴定支持,很多技术推广根本无从谈起。”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自从三年前苏晓为保护他受伤,两人的感情便水到渠成,如今婚期已定,就等实验室落成仪式结束后筹备婚礼。
“下面,有请林砚队长为实验室落成致辞!”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台下掌声雷动。
林砚整理了一下衣领,迈步走上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他拿起话筒,目光扫过台下熟悉的面孔——头发花白的李建国,如今已是副局级调研员,正笑着冲他点头;赵伟早已收起了当年的嫉妒,成为他手下得力的副队长;还有省厅的老专家,曾全力支持他引进指纹比对设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父老乡亲们……”林砚的声音沉稳有力,“五年前,我还是个刚入职的见习刑警,那时的我们,勘查现场靠手摸、靠眼瞅,破案靠脚板、靠经验。多少悬案因为缺乏证据石沉大海,多少受害者家属在等待中耗尽心力……”
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感慨:“今天,咱们南州有了自己的刑侦技术实验室!这里有指纹比对仪,有微量物证检测设备,有法医解剖室……它不仅是一栋楼,更是咱们刑侦人守护正义的武器,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的承诺!”
台下掌声如潮,不少老刑警红了眼眶。他们太清楚,过去破案有多难。
致辞结束,剪彩仪式顺利进行。红绸落下,“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十二个金色大字赫然入目。领导们参观实验室时,林砚正给同行介绍指纹比对设备,办公室的小王突然急匆匆跑过来,脸色凝重:“林队,不好了!河西老街那边发现一具女尸,现场情况有点特殊!”
林砚的心瞬间沉了下去,笑容收敛,立刻下令:“通知技术科,备车!苏晓,跟我走!”
十分钟后,警车呼啸着驶入河西老街。这里是南州的老城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低矮的平房密密麻麻。案发地点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一户废弃的老宅门口,警戒线已经拉起,围观群众议论纷纷。
“死者是这栋老宅的房主,叫陈桂兰,六十岁,独居。”辖区派出所的民警迎上来,低声汇报,“今天早上邻居发现她家门虚掩着,喊了几声没人应,推门进去就看到人躺在堂屋,已经没气了。”
林砚点点头,戴上手套和鞋套,与苏晓一同走进老宅。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显然很久没人打理。堂屋光线昏暗,一股霉味夹杂着淡淡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陈桂兰倒在八仙桌旁,身体已经僵硬。她穿着朴素的蓝布褂子,嘴角有血迹,头部有明显的钝器伤,地上散落着几块破碎的瓷片,像是老式花瓶的残骸。
“初步判断,死因是颅脑损伤,凶器应该就是这些瓷片。”苏晓蹲下身,仔细检查尸体,“死亡时间大概在昨晚十点到凌晨两点之间。”
林砚环顾四周,老宅里的家具破旧不堪,抽屉被拉开,东西散落一地,看起来像是入室抢劫杀人。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抽屉里的杂物虽然乱,但摆放得有些刻意,不像是凶手慌乱中翻动的样子。
“小王,勘查现场,重点提取指纹和足迹。”林砚下令,“注意那些瓷片,还有抽屉把手。”
技术科的同事立刻行动起来,用毛刷和镁粉仔细提取痕迹。林砚则走到院子里,观察着老宅的周边环境。老宅的后墙有一个破洞,足够一个成年人钻进来,洞口的杂草有被踩踏的痕迹。
“凶手应该是从后墙破洞进入室内的。”赵伟也跟了过来,指着破洞说道,“这一片都是老房子,晚上没什么人,作案很方便。”
林砚没有说话,蹲下身检查洞口的泥土。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块沾着泥土的木板上,木板上有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某种工具留下的。他小心翼翼地将木板收好,递给苏晓:“带回实验室,检测一下上面的微量物质。”
回到堂屋,技术科的同事已经提取到了几枚指纹和足迹。“林队,指纹比较清晰,应该是凶手留下的。足迹是胶底鞋,四十码。”
林砚点点头,走到八仙桌前。桌上放着一个老旧的相框,相框里是一个年轻男人的照片,穿着警服,笑容青涩。看到照片的瞬间,林砚的瞳孔骤然收缩——照片上的人,竟然和他父亲林建军的老照片有几分相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