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宫廷,华灯初上,夜的帷幕缓缓拉开,却不知一场风波正悄然酝酿。
巍峨的宫殿内,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正在举行。雕梁画栋间,金烛高照,将殿内映照得金碧辉煌。朝臣们身着华丽朝服,衣袂飘飘,穿梭其中,欢声笑语间暗藏着权力的博弈与心机的较量。
李瑁作为寿王,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身姿挺拔,神色平静,然而内心却隐隐有着一丝不安。近日来,他与安禄山的暗中角力,以及情报网受挫之事,让他深感局势的复杂与严峻。
宴会进行到一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发热烈。唐玄宗坐在龙椅之上,面带微笑,享受着这歌舞升平的景象。此时,一位大臣起身,向唐玄宗进言:“陛下,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实乃盛世之象。然边疆之地,仍需加强防范,以免生祸端。”
唐玄宗微微点头,目光扫向众人:“诸位爱卿对此有何见解?”
李瑁心中一动,想起安禄山在边疆的种种异动,觉得此时正是试探朝臣态度的好时机,于是起身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边疆之事不可小觑。如今安禄山手握重兵,在范阳等地势力渐大,虽表面上为抵御外敌,但其心思难测,还望父皇多加留意,早做防范。”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李瑁。一些与安禄山有勾结的朝臣,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其中一位名叫王忠嗣的大臣,冷哼一声道:“寿王殿下,话可不能乱说。安禄山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为守护我大唐边疆立下汗马功劳,殿下如此安忌,恐寒了忠臣之心。”
李瑁心中暗怒,但仍保持着冷静,说道:“王大人,并非瑁无端猜忌。近日来,安禄山麾下军队调动频繁,又大肆招募壮丁,囤积粮草兵器,种种迹象表明,他的行为不得不让人警惕。”
王忠嗣正要反驳,唐玄宗摆了摆手,说道:“瑁儿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安禄山之事,朕自会留意。只是如今并无确凿证据,不可妄下定论,以免误了忠臣。”
李瑁心中无奈,知道唐玄宗生性多疑,虽对安禄山有所怀疑,但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不会轻易动手。他只得躬身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然而,经此一事,李瑁已明显感觉到部分朝臣对他的不满。那些与安禄山关系密切的朝臣,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敌意。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琵琶声响起,如潺潺流水般,打破了殿内略显尴尬的气氛。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杨玉环身着一袭淡粉色宫装,身姿婀娜,怀抱琵琶,正款步走上殿中。她的面容绝美,肌肤胜雪,眉眼间透着几分灵动与娇羞,宛如仙子下凡。
杨玉环微微福身,轻声道:“陛下,臣妾为陛下弹奏一曲,愿陛下龙体安康,我大唐国运昌盛。”
唐玄宗笑着点头:“好,玉环,你且弹奏来。”
杨玉环轻轻拨动琴弦,琵琶声顿时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她弹奏的是一曲《霓裳羽衣曲》,曲调悠扬婉转,时而如黄莺出谷,时而如溪流奔腾,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李瑁的目光也被杨玉环吸引,看着她专注弹奏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自从与杨玉环相识以来,二人感情逐渐升温,虽未言明,但彼此心意相通。
然而,杨玉环今日的弹奏,似乎比往日多了几分深情。她的目光不时投向李瑁,眼神中透着眷恋与爱意,那丝丝情意仿佛随着琵琶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唐玄宗何等精明之人,很快便察觉到了杨玉环与李瑁之间异样的情愫。他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猜忌。他宠爱杨玉环,将她视为心头宝,却不想她竟与自己的儿子有着这般情感纠葛。
一曲终了,众人纷纷鼓掌称赞。杨玉环再次福身,说道:“多谢陛下,多谢诸位大人。”
唐玄宗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玉环,你的琴艺越发精湛了。”
李瑁此时也察觉到了唐玄宗的异样,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唐玄宗生性多疑,对权力极为看重,自己与杨玉环之间的感情一旦被他猜忌,必将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
宴会继续进行,但气氛却变得有些微妙。李瑁能感觉到,唐玄宗的目光不时扫向他和杨玉环,那目光中带着审视与猜忌。而那些原本对他不满的朝臣,此时似乎也察觉到了唐玄宗的心思,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幸灾乐祸。
李瑁心中烦闷,却又无可奈何。他深知,此时不能露出丝毫慌乱,否则只会让局势更加糟糕。于是,他强颜欢笑,与众人周旋着。
宴会结束后,李瑁回到王府,心情沉重。他知道,今日在宫廷宴会上的一番言论,已经得罪了部分朝臣,而杨玉环弹奏琵琶时流露的情感,更是引发了唐玄宗的猜忌,自己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
“王爷,今日之事……”谋士张轩走进书房,看着李瑁忧心忡忡的样子,欲言又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