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瑁与郭子仪全力推进大唐军事改革,为应对安禄山叛乱厉兵秣马之时,安禄山却在暗中谋划着更为阴险的策略。经历了几次与唐军交锋的挫折后,他深知大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想一举颠覆大唐政权,不能再一味地强攻硬取,需另辟蹊径。于是,他决定隐藏真实意图,对朝廷假意恭顺,以此来麻痹大唐君臣,同时暗中加紧准备叛乱。
安禄山一改往日嚣张跋扈的姿态,频繁向朝廷派遣使者,进献各种奇珍异宝、特产名马。使者们见到唐玄宗时,言辞极尽谦卑,将安禄山对皇帝的忠诚与敬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陛下圣明,我家主公安禄山日夜思念陛下,常言受陛下隆恩,无以为报,唯有忠心耿耿,为陛下守好边疆,保大唐百姓太平。”使者们在朝堂上如此说道。
不仅如此,安禄山还上表朝廷,主动请求削减自己部分兵力,以表对朝廷的忠心。他在表文中写道:“臣深知陛下忧虑藩镇之患,为解陛下之忧,愿自削兵力三千,以彰臣之赤诚。”唐玄宗看到这份表文后,心中不免有些动容,觉得安禄山似乎已回心转意,对他的防备之心也随之减轻了几分。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安禄山的障眼法。在表面恭顺的背后,他暗中却加紧了叛乱的准备工作。他派遣心腹之人,以各种名义在各地招募强壮劳力,扩充自己的军队。这些招募来的新兵,被秘密安置在偏远山区的营地里,由安禄山精心挑选的将领负责训练。训练极为严苛,完全按照实战标准进行,旨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
安禄山还加大了对兵器制造的投入。他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秘密设立了多个兵器工坊,日夜赶工打造各类兵器。为了提高兵器的质量,他不惜重金从各地招募技艺精湛的工匠,还派人四处搜罗优质的钢铁等原材料。工坊内炉火昼夜不息,打造出的刀枪剑戟堆积如山。
同时,安禄山积极囤积粮草。他命令手下的将领,以购买、征收等手段,从周边地区收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草被储存于隐秘的仓库中,为日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安禄山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情报网络。他在朝廷内部安插了更多的眼线,这些眼线分布在各个重要部门,将朝廷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关于军事改革和对他的防范措施等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他。
安禄山的这些举动并非无人察觉。李瑁在推进军事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对安禄山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通过靖安司以及江湖联盟的情报渠道,察觉到了安禄山一些异常的动向。尽管安禄山隐藏得很深,但一些蛛丝马迹还是泄露了他的真实意图。
靖安司的情报人员向李瑁汇报:“殿下,近日发现安禄山势力范围内,人员往来频繁,且有大量物资向偏远山区运送。虽难以确定具体内容,但种种迹象表明,安禄山似乎在秘密进行着某项大规模的行动。”
江湖联盟也传来消息:“瑁王殿下,我派弟子在安禄山控制的区域打探到,有许多陌生面孔的青壮年被集中起来,且附近有操练之声传出,疑似在招募和训练新兵。”
李瑁听后,眉头紧锁,心中明白安禄山必定在谋划着什么。他深知安禄山表面的恭顺只是假象,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于是,他立刻与郭子仪商议对策。
“郭将军,安禄山表面上对朝廷恭顺有加,实则暗藏祸心。如今种种迹象表明,他在加紧准备叛乱,我们必须有所防备。”李瑁神情严肃地说道。
郭子仪点头表示认同,说道:“殿下所言极是。安禄山狡猾多端,他此举意在麻痹朝廷,以便他暗中行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军事改革,增强大唐军事力量;另一方面,需加强对安禄山的监视,密切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李瑁沉思片刻,说道:“郭将军,除了加强监视,我们还可以主动出击,打乱他的部署。比如,派小股精锐部队,对他的兵器工坊、粮草仓库等重要设施进行骚扰和破坏,延缓他的准备进程。”
郭子仪赞同道:“此计可行。但行动必须秘密进行,且要选准时机,一击即中,否则一旦暴露,恐引发安禄山提前叛乱。”
两人商议妥当后,李瑁迅速安排靖安司挑选一批身手敏捷、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与江湖联盟中擅长突袭的高手组成联合小队。这些联合小队经过秘密训练,熟悉了安禄山势力范围内的地形和防御情况,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与此同时,李瑁还在朝堂上不动声色地提醒唐玄宗以及其他大臣,不要被安禄山的表面恭顺所迷惑。他在朝会上奏道:“陛下,安禄山近来虽表现得极为恭顺,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不可轻信。边疆局势复杂,我们仍需加强防备,切不可掉以轻心。”
唐玄宗听后,微微点头,说道:“瑁王所言有理。安禄山反复无常,朕也不可不防。众爱卿需时刻关注其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及时奏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