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则修书一封,派亲信快马加鞭送往长安,向唐玄宗详细说明了安禄山的阴谋,以及朝堂上谣言的真相。信中言辞恳切,希望唐玄宗不要轻信谣言,以免自乱阵脚。
对于江湖中的纷争,李瑁想到了江湖联盟中德高望重的前辈。他写书给这位前辈,请求他出山,帮忙平息江湖中的混乱。这位前辈收到信后,深知此事的严重性,立刻广发英雄帖,召集各门派掌门齐聚一堂。
在英雄会上,前辈严肃地说道:“各位掌门,我们江湖中人,向来以正义为己任。如今安禄山妄图利用我们之间的矛盾,破坏江湖的团结,进而颠覆大唐。我们绝不能让他得逞。大家应放下成见,共同对抗安禄山。”
各门派掌门听了前辈的话,纷纷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表示愿意听从前辈的安排,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安禄山。
在李瑁和郭子仪的努力下,虽然暂时稳定了朝堂和江湖的局势,但他们知道,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安禄山联合周边势力的大军随时可能压境,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李瑁和郭子仪站在边疆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眼神坚定。李瑁说道:“郭将军,无论安禄山联合多少势力,我们都不能退缩。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安宁,我们定要与他们殊死一战。”
郭子仪握紧拳头,说道:“殿下放心,末将愿与殿下同生死,共患难。我们定能击退安禄山,保卫大唐。”
此时,安禄山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叛乱。他不断催促各方势力尽快集结,同时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最后的整顿。安禄山坚信,这一次,他将彻底推翻大唐,实现自己的野心。
在安禄山联合周边势力的过程中,各方势力也有着自己的盘算。突厥部落虽然答应与安禄山合作,但他们也担心安禄山事成之后会反悔,独吞胜利果实。因此,突厥可汗暗中留了一手,并没有将全部兵力投入到此次行动中,只派出了一部分精锐部队,以便在局势不利时能够全身而退。
吐蕃方面,虽然答应出兵,但他们的出兵速度却十分缓慢。吐蕃王一方面想从这场战争中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与大唐结下死仇,日后难以收场。所以,他们在出兵的同时,也在观望局势的发展,试图寻找一个最佳的参战时机。
安禄山察觉到了突厥和吐蕃的心思,但他此刻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继续推进计划。他不断向突厥和吐蕃承诺更多的好处,试图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叛乱中来。
在大唐朝堂上,唐玄宗收到李瑁的信后,心中十分震怒。他立刻召集大臣们,严厉斥责了那些轻信谣言、随意上书的大臣。“安禄山意图谋反,你们不设法应对,却在这里听信谣言,扰乱朝堂。李瑁和郭子仪一心为大唐,你们却如此猜忌,实在是让朕失望。”
大臣们纷纷跪地请罪。唐玄宗接着说道:“从现在起,各位大臣要齐心协力,协助朕应对安禄山的叛乱。若再有传播谣言、扰乱朝纲者,定斩不饶。”
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但李瑁和郭子仪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战场上。他们继续加强边疆的防御,同时密切关注着安禄山和周边势力的动向。
在江湖中,各门派在前辈的调解下,逐渐恢复了团结。他们组织了一批江湖高手,秘密潜入安禄山的势力范围,收集情报,破坏安禄山的一些重要部署。这些江湖高手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灵活的身法,在安禄山的地盘上如入无人之境,给安禄山带来了不少麻烦。
安禄山得知江湖门派在暗中捣乱后,气得暴跳如雷。他立刻下令加强防范,四处搜捕这些江湖高手。但江湖高手们神出鬼没,安禄山的军队根本难以捉摸他们的行踪。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联合周边势力的大军终于集结完毕。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李瑁和郭子仪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但他们毫无惧色。他们带领着大唐的将士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安禄山和周边势力的联合进攻。
在大战前夕,李瑁再次对将士们进行动员:“将士们,安禄山联合周边势力,妄图颠覆我们的大唐。我们身后是无数的百姓,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为了大唐,为了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奋勇杀敌,让安禄山有来无回。”
将士们齐声高呼:“保卫大唐,奋勇杀敌!”声音响彻云霄,士气高昂。
郭子仪也在一旁激励着将士们:“弟兄们,我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每一次都能战胜敌人。这一次也不例外。大家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大唐军队。让我们一起为了大唐的荣耀而战。”
此时的安禄山,也在对他的军队和盟友们进行最后的鼓动:“弟兄们,还有各位盟友,大唐的财富和土地就在眼前。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攻下大唐,荣华富贵便唾手可得。大家随本王一起,踏平大唐。”
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一场关乎大唐生死存亡的决战,即将在这片土地上展开。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