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安禄山意图联合周边势力发动大规模叛乱后,李瑁深知情报的重要性。他意识到,仅靠现有的情报渠道远远不够,必须将情报网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地区,才能获取安禄山与外部势力勾结的关键情报,从而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李瑁紧急召见靖安司指挥使林羽,神情严肃地说道:“林指挥使,如今安禄山与周边势力勾结,局势危急。我们的情报网必须迅速扩展到周边地区,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这关乎大唐的生死存亡,你务必全力以赴。”
林羽抱拳领命,神色凝重地说:“殿下放心,靖安司定不辱使命。我这就安排人手,渗透到突厥、吐蕃等周边势力的领地,建立情报联络点。”
林羽回到靖安司后,立刻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忠诚可靠的情报人员。这些人有的擅长伪装,有的精通多门语言,有的则对各地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亲自对这些情报人员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和培训,向他们强调了此次任务的危险性和重要性。
“此次任务艰巨,你们深入敌境,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大唐的安危系于你们身上,务必想尽一切办法,获取安禄山与周边势力勾结的关键情报,包括他们的兵力部署、进攻计划、粮草储备等重要信息。”林羽说道。
情报人员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大唐的安危赴汤蹈火。随后,他们乔装打扮,以不同的身份秘密潜入周边地区。有的扮成行商,带着货物在各个部落之间穿梭;有的伪装成流民,混入当地百姓之中;还有的凭借着精湛的武艺,投靠到当地的势力中,伺机收集情报。
在突厥部落,情报人员李明扮成了一个贩卖丝绸的商人。他在部落的集市上摆摊,与当地的居民和商人频繁交流,逐渐建立起了一些人脉关系。通过这些人脉,他得知突厥可汗虽然答应与安禄山合作,但对安禄山心存疑虑,并未将全部兵力投入到此次行动中,只派出了三万精锐骑兵。而且,突厥内部对于此次与安禄山的合作也存在分歧,部分部落首领并不愿意与大唐为敌。
李明将这些情报详细记录下来,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了李瑁。李瑁收到情报后,心中稍安。他深知,突厥内部的分歧和保留兵力的行为,可能会成为他们应对此次危机的一个突破口。
与此同时,在吐蕃领地,情报人员王虎凭借着自己高强的武艺,成功投靠到吐蕃的一支军队中。他在军队中表现出色,很快赢得了将领的信任。在一次与将领的交谈中,王虎得知吐蕃王虽然答应出兵,但并不想与大唐彻底决裂,因此出兵速度缓慢,并且一直在观望局势。吐蕃王还暗中派使者与大唐朝廷接触,试图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王虎将这一重要情报迅速送出。李瑁得知后,意识到可以利用吐蕃的这种心态,采取相应的策略,分化安禄山与周边势力的联盟。
除了突厥和吐蕃,李瑁的情报网还覆盖到了其他一些与安禄山勾结的小势力。在一个靠近安禄山势力范围的小部落,情报人员张峰通过与部落中的一位老者交谈,得知安禄山为了联合各方势力,向他们许下了大量的财物和土地承诺,但实际上,安禄山自身的粮草储备也并不充足,若战争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面临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
随着情报网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键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李瑁手中。李瑁与郭子仪根据这些情报,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郭将军,从这些情报来看,安禄山虽然联合了周边势力,但各方势力各怀鬼胎,并非铁板一块。而且,安禄山自身的后勤补给也存在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弱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李瑁指着地图说道。
郭子仪点头表示赞同:“殿下所言极是。我们可以先派人秘密与吐蕃接触,向他们表明大唐的态度,争取分化他们与安禄山的联盟。对于突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内部的分歧,设法让部分部落保持中立。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安禄山后勤补给线的侦察,寻找机会进行破坏。”
李瑁思索片刻后说道:“郭将军的提议甚好。另外,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确保能够实时掌握安禄山和周边势力的动向。同时,要将这些情报及时传递给朝廷,让朝廷做好充分准备。”
于是,李瑁一方面安排使者秘密前往吐蕃,与吐蕃王进行接触;另一方面,派人与突厥内部反对与大唐为敌的部落首领取得联系,晓以大义,试图说服他们保持中立。
在加强情报收集方面,李瑁不仅依靠靖安司的力量,还发动了江湖联盟。他写书给江湖联盟的盟主,请求他们利用江湖中人的力量,协助收集情报。江湖联盟盟主收到信后,立刻响应,组织了大批江湖高手,深入周边地区,为李瑁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在与吐蕃的接触中,大唐使者向吐蕃王表明了大唐的实力和决心,同时承诺,只要吐蕃不与安禄山同流合污,大唐愿意与吐蕃保持和平,并在战后给予一定的好处。吐蕃王权衡利弊后,决定暂时按兵不动,观察局势的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