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头的血迹尚未干透,清晨的寒风裹着淡淡的硝烟味掠过街巷。李瑁踏着碎裂的砖石走过内城街道,看到几名华山派弟子正蹲在墙角,将随身携带的金疮药分给受伤的百姓。他们青布长衫上沾着尘土与血渍,手中的长剑却擦拭得锃亮,剑穗上的红绸在风里轻轻飘动。
“殿下。”洪七公拄着铁杖从巷口走来,身后跟着几个丐帮弟子,每人怀里都抱着鼓鼓囊囊的布袋,“老叫花子让弟兄们搜了搜叛军的粮仓,找到些没烧完的糙米,先给百姓们熬点粥喝。”
李瑁望向不远处的空场,那里已支起十几口大锅,米粥的香气混着草药味弥漫开来。昨夜从城墙上解救的百姓们围着锅台,脸上虽有惊魂未定的惶恐,眼里却已燃起生机。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接过丐帮弟子递来的陶碗,泪水混着热气落在碗沿上,哽咽着说不出话。
“这些江湖朋友,倒是比军中的粮官还懂民心。”郭子仪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望着那片升腾的热气感叹。他刚巡查完城防,甲胄上还凝着霜花,“昨日若不是华山派弟子攀崖破了飞石阵,禁谷奇袭怕是要多折损一半人手。”
李瑁点头。他想起昨夜在禁谷栈道上,那些青衫弟子如灵猿般贴着岩壁滑行,指尖抠进石缝的力道,比玄甲士的铁爪还要稳固。当叛军点燃硫磺弹时,是点苍派的弩箭精准射穿引线,才没让整段栈道化为火海。这些平日里隐于山林的江湖人,在国难当头时展现出的勇毅,丝毫不输沙场老将。
“传我令,”李瑁转身对亲兵道,“在城主府前设坛,表彰此战有功的江湖义士。另外,让人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贴在潼关四门,再抄录百份,由快马送往各州县。”
郭子仪眼中闪过赞许:“殿下此举,既能让百姓知江湖侠义,也能让这些江湖人与朝廷结下情谊,一举两得。”
午时的城主府前,临时搭起的高台上铺着唐军的玄色战旗。李瑁身着明光铠,与郭子仪并肩而立,台下黑压压站满了军民。洪七公带着各门各派的首领站在最前排,武当派的道长们青袍拂尘,丐帮弟子们虽衣衫褴褛却腰杆笔直,连素来隐世的昆仑派都派了弟子前来,玄色劲装外罩着雪白的披风。
“潼关之战,逆贼势大,”李瑁的声音透过亲兵的传声筒传遍广场,“若非诸位江湖义士拔刀相助,我军断难如此神速收复此城!”他指向身旁的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各门派的功绩:华山派破飞石阵,点苍派阻硫磺弹,丐帮探得敌军布防,昆仑派护送伤兵……每一行字都浸着血汗。
“华山派弟子柳轻烟!”李瑁高声念道。
一名青衫女子应声出列,腰间长剑的穗子随动作轻摇。她正是昨夜在“一线天”用银针射杀暗哨的姑娘,此刻脸上虽带着倦容,眼神却清亮如泉:“民女在。”
“你率十名弟子攀越百丈悬崖,斩杀禁谷暗哨七人,为奇袭扫清障碍,当受此赏!”李瑁让人递过一个锦盒,里面是玄宗御赐的“侠义”金牌,纯金打造的牌面上刻着展翅的雄鹰。
柳轻烟接过金牌,却没有立刻退回,反而朗声道:“殿下,民女有一请。”她指向台下的百姓,“这些金牌若能熔了换粮,或许能让更多人熬过这个冬天。”
广场上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李瑁望着女子眼中的澄澈,心中微动:“好!这金牌便暂由你保管,待平定叛乱,本王亲自请旨,为华山派另铸更重的赏赐!”
接下来是洪七公。老叫花子被两个弟子扶着走上台,铁杖在石板上敲出笃笃声:“老叫花子可不要什么金牌,”他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只求战后朝廷能给丐帮一块令牌,让弟兄们在各州县讨饭时,别被官差追得像丧家犬就行。”
这话引得众人哄笑,李瑁却正色道:“丐帮弟子遍布天下,战时传递军情、救助百姓,功不可没。本王在此承诺,战后定奏请陛下,赐丐帮‘义社’之名,凡有灾荒之处,地方官需接济丐帮弟子,共同安抚灾民。”
洪七公眼睛一亮,猛地挺直腰杆,竟对着李瑁深深一揖:“老叫花子替天下丐帮弟兄,谢过殿下!”
表彰持续了两个时辰,当最后一名昆仑派弟子接过赏赐时,夕阳已将广场染成金红。百姓们围着江湖义士们问东问西,孩子们缠着丐帮弟子要听侠客故事,连受伤的士兵都挣扎着坐起来,要看看那些飞檐走壁的英雄究竟长什么样。
“你看,”郭子仪低声对李瑁说,“百姓心里,原是敬着这些侠义的。只是从前朝廷总视江湖为异类,才让彼此隔了层纱。”
李瑁望向人群中那个给孩子演示剑法的华山弟子,他的动作并不花哨,却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瑁轻声道,“这些人本就该是朝廷的助力,而非隐患。”
入夜后,城主府的偏厅里摆开了宴席。没有丝竹歌舞,只有粗瓷碗里的烈酒和大盘的熟肉。李瑁端起碗,先敬了战死的将士与江湖义士,然后对众人道:“接下来进军洛阳,还需诸位相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