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们顿时恍然大悟,阿古拉拍着大腿:“这法子好!就像我们部落,欠了马债可以帮人牧马抵债,道理一样!”
实践教学更是让课堂活了起来。商业课的学生去铁剑门的体验坊实习,帮着记账、收银子,铁蛋带着他们盘点剑坯,说:“记住,每把剑坯都要刻编号,卖出去了就记上,不然容易混了账。”有个少年算错了账,少收了二十文,急得脸通红,铁蛋却摆手:“没事,下次仔细些就好,咱们学本事,就是从错里学的。”
地理课的学生跟着护民部去巡山,拿着罗盘辨认方向,在地图上标注新发现的山泉、小道。有个少年发现一条近路,能比原来节省一半时间,赵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这路记下来,以后护粮就能快些!”
外交礼仪课的学生则去接待来参加文化节的外邦客人。卓玛学着给波斯商人献茶,用刚学会的汉话加波斯语说:“请用茶,这是我们吐蕃的酥油茶。”商人惊喜地接过,连夸她“聪明伶俐”,卓玛的脸羞得通红,心里却甜滋滋的。
三个月后,义学迎来了第一次“实务考核”。先生们设置了模拟场景:“西域商队遇劫,货物被抢,弟子们该怎么办?”
阿古拉第一个站出来,结合地理课学的知识说:“先看地图,找最近的分坛求援,再根据马蹄印判断劫匪往哪个方向跑,路上留意有没有水源,劫匪肯定要喝水。”
卓玛接着说:“找到劫匪后,先按江湖规矩交涉,问他们是不是有难处,若是被逼无奈,就请他们还货物,联盟可以帮他们找活计;若是故意作恶,再动手,动手时别忘了留活口,按清议堂的规矩处置。”
最后是江南少年补充:“还要跟商队签文书,说明损失多少,联盟会赔偿一部分,剩下的等抓到劫匪再追讨,这是商业课学的‘风险共担’。”
先生们听得连连点头,周先生抚着胡须笑道:“以前只教他们‘义’字怎么写,现在他们知道‘义’字该怎么行,这才是真学问。”
改革的成效很快显现在各部门。护民部新招的弟子出去护商,不仅能打退劫匪,还能帮商人规划路线,避开瘴气、流沙,商人们都说“现在的联盟弟子,比镖局的管事还贴心”;百草堂的学徒去谈生意,能算清成本、讲清药效,药商们不敢再糊弄,药材销量比以前涨了四成。
连波斯商人都察觉到了变化。上次来洽谈琉璃生意,接待他们的是几个义学毕业生,不仅礼仪周到,还能拿出详细的合作方案,算清楚利润分成,商人笑着对李瑁说:“这些少年比老江湖还懂生意,跟你们合作,我们放心。”
这天,李瑁去义学看新出的板报,上面贴着少年们的“实务心得”。阿古拉写道:“学了地理,才知道草原之外有大山,大山之外有大海,江湖比我想的大得多。”卓玛画了一幅画,左边是密宗拳的招式,右边是算盘,中间用箭头连起来,写着“练拳强身,算账安身”。
秦风走过来,手里拿着各部门的荐举名单,上面有不少义学少年的名字:“护民部要阿古拉去西域分坛,说他懂地理、会突厥语,是块好料;百草堂想让卓玛去管药材贸易,说她既懂药理又会算账。”
李瑁望着教室里朗朗读书的少年们,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们脸上投下金色的光斑。他忽然明白,教育改革改的不只是课程,更是让江湖的后辈们明白:侠义不只是挥剑相向,更是知进退、明事理、懂人心;本事不只是能打能杀,更是会盘算、识天地、通人情。
义学的铜铃又响了,这次是“江湖实务”课的铃声。少年们涌到操场上,围着先生带来的新案例——“如何帮俚族部落把蛇酒卖给长安的药铺”。讨论声、笑声混在一起,像一群雏鸟在练习展翅,充满了生机。
李瑁转身离开,脚步轻快。他知道,这些少年就是江湖的未来,他们带着老江湖的侠义,又装着新学的本事,定能让这江湖在变幻的世道里,走得更稳、更远。
秋风穿过义学的庭院,吹起少年们的课本,书页上“育才新途”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在诉说着一个简单而坚定的道理:要让江湖常青,先让教育常新。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