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瑁全身心投入水利设施修复工作,带领受灾地区百姓与各方难题艰苦博弈之时,朝堂之上却悄然涌动着一股暗流。世家大族与皇室宗亲本就对李瑁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心怀忌惮,此次见他专注于地方水利事务,认为有机可乘,便再度联合起来,试图进一步打压李瑁,巩固自身在朝堂的地位。
他们精心策划后,在朝堂上对李瑁发起猛烈攻击,弹劾李瑁私自调动朝廷资金用于水利设施修复,指责他此举并未经过充分的朝堂商议,严重破坏了朝堂的决策程序,是独断专行的表现。弹劾奏章言辞犀利,罗列了诸多所谓 “证据”,试图将李瑁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朝堂之上,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李瑁的支持者们听闻弹劾,纷纷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其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官员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各位大人,李瑁此举实乃无奈之举。地方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洪涝肆虐,百姓生命财产危在旦夕。若此时还拘泥于繁琐的朝堂商议程序,不知又要有多少百姓受苦。李瑁一心只为拯救受灾百姓,他的决断是出于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怎能被污蔑为独断专行?”
然而,世家大族与皇室宗亲联合势力岂会轻易罢休。他们凭借着在朝堂上盘根错节的关系,四处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在朝堂上制造舆论。他们私下拉拢官员,歪曲事实,声称李瑁此举是为了扩充个人势力,打着拯救百姓的幌子谋取私利。在他们的煽动下,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开始动摇。这些官员本就对朝堂局势变化持观望态度,面对联合势力的威逼利诱,逐渐倒向他们一方。
李瑁在受灾地区忙于水利修复工作,虽全身心投入,但仍心系朝堂局势。他安排了亲信密切关注朝堂动向,以便及时获取消息。当得知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后,李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深知,这场危机若处理不当,不仅自己的政治生涯将毁于一旦,之前所做的诸多努力,包括水利设施修复工作,都可能功亏一篑。
经过深思熟虑,李瑁决定留下可靠的人继续监督水利修复工作。他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江湖联盟成员,此人不仅对水利工程有深入了解,而且在江湖中以正直守信着称。李瑁将水利修复工作的关键事务一一嘱托给他,并说道:“如今朝堂局势突变,我必须赶回长安应对。这里的工作就全靠你了,一定要确保水利设施修复工作顺利进行,这关乎着万千百姓的福祉。” 这位成员坚定地点点头,表示定不辱使命。
安排妥当后,李瑁立刻踏上返程之路。一路上,他心急如焚,马不停蹄。他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赶回长安,制定应对策略。在赶路的同时,李瑁也在心中仔细分析着局势。他明白,世家大族与皇室宗亲联合起来,势力不容小觑。但他坚信自己问心无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的幸福安康。他决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这场危机。
数日后,李瑁终于赶回长安。他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召集自己的支持者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在密室中,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李瑁首先开口说道:“此次世家大族与皇室宗亲联合弹劾我,来势汹汹。但我们不能慌乱,一定要冷静应对。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一位支持者皱着眉头说道:“大人,他们在朝堂上制造舆论,蛊惑了不少中立官员。我们必须想办法澄清事实,让更多官员了解您修复水利的初衷和紧迫性。” 另一位官员也附和道:“没错,我们可以收集受灾地区百姓的联名信,让他们亲自诉说水利修复对他们的重要性,以此证明您的决策是正确的。”
李瑁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接着说道:“除了澄清事实,我们还要抓住对方的弱点进行反击。世家大族与皇室宗亲联合,看似紧密,但他们之间未必没有矛盾。我们要想办法分化他们,削弱他们的联合力量。”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沉思,开始思考如何实施这一策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应对计划。一方面,安排人手迅速收集受灾地区百姓的联名信,以及水利设施修复前后的对比资料,包括照片、数据等,用以直观地展示李瑁决策的正确性和修复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派人与世家大族和皇室宗亲内部一些相对开明、对李瑁并无恶意的成员接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分化他们的联盟。
李瑁深知,时间紧迫,每一步行动都至关重要。他亲自带领一部分人负责收集百姓联名信和相关资料。他们深入受灾地区,挨家挨户地拜访百姓,向他们说明来意。百姓们得知李瑁在朝堂上因修复水利设施而遭受弹劾,纷纷义愤填膺。他们深知李瑁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毫不犹豫地在联名信上按下手印,表达对李瑁的支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激动地说:“李大人是我们的大恩人,若不是他,我们的日子可怎么过。我们一定要让朝堂上的大人知道,李大人是为了我们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