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青林的声音有点发颤,“您今天写的这篇,就够了。”
王羲之愣了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点头:“好,就用这篇。”
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和青林穿越过来时看到的涟漪一模一样。他知道,该走了。手腕上的电子表一直在震动,屏幕上的数字乱跳,像在催促。
“我该走了。”青林站起身,往溪边走去。
王羲之和王徽之跟着站起来。王羲之从案上拿起那卷素绢,递给青林:“这个送你。就算……提前让几百年后的人看看。”
青林接过素绢,触手微凉,上面的墨香混着桃花香,钻进鼻子里。他想说谢谢,却觉得任何话都多余。
“后会有期。”王羲之拱手。
“后会有期。”青林也拱手,转身走进那片金红色的夕阳里。他知道不会再有“后会”,但这一刻的兰亭,这些人,这些字,已经刻进了心里。
再次睁开眼,青林躺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手里紧紧攥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他手背上。
他摊开手,里面是几片干枯的桃花瓣,还有一张素绢——上面的《兰亭集序》墨迹未干,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导师凑过来,指着素绢上的字:“这是啥?你从哪儿弄来的仿制品?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青林没说话,只是小心翼翼地把素绢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他掏出手机,搜出《兰亭集序》的图片,和记忆里素绢上的字比对。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笔画,不一样的温度。
晚上回家,青林找出笔墨纸砚,试着写“永和九年”四个字。笔锋抖得厉害,墨汁在纸上晕成一团,完全没有那种流动的灵气。他突然明白,有些东西,不是学就能学会的。得有那样的山,那样的水,那样的人,那样的风,才能写出那样的字。
第二天,青林去了博物馆。在书法展厅里,他站在《兰亭集序》的复制品前,看了很久。周围的人在讨论笔法、结构,他却好像听见了溪水流动的声音,闻到了桃花的香味,看到了那个穿墨绿色长衫的人,在阳光下提笔微笑。
他摸了摸贴身的口袋,那里像还藏着永和九年的风。
有些时间,有些瞬间,一旦经历过,就会永远跟着你,像墨汁渗进纸里,再也褪不掉了。这或许就是时间的神奇之处——它从不让真正重要的东西消失。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