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想起了历史数据:1800年,美国南方的棉花产量因为轧棉机的发明增长了五十倍,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奴隶制。杰弗逊拥有的蒙蒂塞洛庄园,每年也依靠黑奴种植烟草和小麦获得收入。
“但您依然在努力,不是吗?”青林说,“您在弗吉尼亚大学的章程里规定,无论种族和信仰,只要有能力就能入学。您还在遗嘱里解放了您的一部分黑奴。”
杰弗逊的手指在杯沿上轻轻摩挲着。“那远远不够。”他叹了口气,“我这一生,做过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我反对中央集权,却在担任总统期间买下了路易斯安那,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我主张小政府,却建立了国家银行;我写下人人生而平等,却直到死都没能彻底摆脱奴隶制的阴影。”他忽然笑了,带着一丝自嘲,“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本质——我们永远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庄园里的钟声敲响了三下。杰弗逊站起身,邀请青林参观他的书房。那是一个圆形的房间,墙壁上摆满了书架,从地板一直顶到天花板。书桌上堆满了手稿和信件,角落里放着一台印刷机,旁边是一个自制的转椅——后来青林才知道,这是杰弗逊自己设计的,比普通椅子多了一个旋转底座,方便他在书架间移动。
“这里有大约六千本书。”杰弗逊指着那些书架,眼神里带着骄傲,“国会图书馆在1814年被英国人烧毁后,我把我的藏书卖给了他们,一共七千多本。后来我又重新收集了这些。”他拿起一本封面磨损的书,“这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我14岁时读的第一本希腊文着作。”
青林看着那些泛黄的书页,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老人不仅是政治家,更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研究过农学、建筑学、气象学,甚至还发明过改良犁、旋转书架和密码轮。
“您似乎对很多领域都有兴趣。”青林说。
“因为世界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杰弗逊走到窗边,指着外面的花园,“你看那棵梨树,它的嫁接技术来自中国;那块花岗岩,是从马萨诸塞州运来的;我手里的钢笔,笔尖是英国制造的,墨水是用本地的胡桃壳做的。人类的知识也是这样,没有什么是孤立存在的。”他转过身,看着青林,“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设计蒙蒂塞洛吗?”
青林摇摇头。
“因为我想建造一个‘理性的家园’。”杰弗逊的眼睛亮了起来,像个谈论着心爱玩具的孩子,“你注意到没有,这座房子的朝向是正南,这样每天的日照时间最长;窗户的角度经过计算,夏天能挡住阳光,冬天却能让暖气进来;还有那个穹顶,既美观又能让热空气上升,保持室内凉爽。”他指着墙上的一幅图纸,“这是我设计的一种新型犁,曲面更符合力学原理,比传统的犁省力三成。我做过实验,在同样的土地上,用这种犁耕作,一天能多耕两亩地。”
青林忽然想起了自己时代的3D打印机和智能建筑系统。人类对工具和环境的改造欲,原来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您似乎总是在思考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青林说。
“因为我见过糟糕的样子。”杰弗逊的语气低沉下来,“我14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是个测量员,没受过多少教育,却教会了我读书和骑马。后来我去威廉玛丽学院上学,那时候北美殖民地的人,连自己的报纸都很少。我们读的书是英国的,用的法律是英国的,连喝茶都要被征税。”他走到一幅世界地图前,用手指划过北美大陆,“但我们这些殖民地居民,已经和英国人不一样了。我们在这里开垦荒地,建立城镇,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伦敦的那些老爷们,总以为我们还是他们的附庸。”
他的手指停在了波士顿的位置。“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时,我正在弗吉尼亚议会。有人说那些人是暴徒,但我知道,那是积压了太久的愤怒。当一个政府拒绝倾听人民的声音,人民就有权利改变它——这不是我说的,是洛克说的。”
青林看着他的侧脸,夕阳的光勾勒出他突出的颧骨和挺直的鼻梁。他忽然觉得,历史书上的画像太冰冷了。眼前这个老人,有过愤怒,有过犹豫,有过理想主义的火焰,也有过面对现实的无奈。
“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您在想什么?”青林轻声问。
杰弗逊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这是我当时的草稿。”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纸面,“那是1776年6月,大陆会议任命了五个人组成委员会,让我们写一份宣言。其他四个人都说,杰弗逊,你文笔好,你来写。”他笑了笑,“其实他们是怕承担责任——如果革命失败,我们这些签字的人,都会被送上绞刑架。”
他的眼神飘向了远方,仿佛回到了那个闷热的费城夏天。“我花了两周时间,把自己关在旅馆房间里。那时候没有空调,窗户打开也全是热气。我写了删,删了写。一开始,我想列举英国国王的所有罪状,但后来我意识到,光说这些不够。我们需要一个更根本的东西——一个关于人类权利的理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