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青林落在沙地上的时候,嗡的一声,感觉脑子里的零件都在共振。睁眼一看,天是土黄色的,云跟被揉皱的旧棉絮似的,挂在半空一动不动。
“我说哥们儿,你这着陆姿势够别致啊。”旁边有人说话,带着股陕西味儿的普通话,听着特亲切。
青林扭头,看见个穿粗麻布短打的汉子,正蹲在那儿瞅他,手里还攥着把青铜锄头,锄头上沾着的土块掉下来,砸在青林手背上。
“这是哪儿啊?”青林想坐起来,腰跟被液压机碾过似的疼。
他记得上一秒还在研究所调试“定向时空锚”,那破机器突然喷了道蓝光,把他裹进去就天旋地转——上回穿到周文王那儿也是这么个流程,就是那次学会的看星星辨方向,没想到这锚点准头还是这么差。
“南阳郡,卧龙岗呗。”汉子往远处努努嘴,“看见那片竹林没?
里头住着的主儿,能掐会算,昨天还说今儿有‘异客’从天而降,让我们别惊着。”
青林顺着他指的方向看,竹林深处隐约有几间草屋,屋顶飘着缕青烟,闻着像艾草烧着的味儿。
他心里咯噔一下——卧龙岗,能掐会算,这不就是诸葛亮吗?
“你是说……诸葛亮在那儿?”
“可不咋地。”汉子咧嘴笑,露出两排黄牙,“我们都叫他诸葛先生,学问大着呢,前两天还帮张屠户改了改杀猪刀,说能省三成力气。”
青林挣扎着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发现白大褂后背磨破了个大洞,露出的皮肤上沾着沙砾。他摸了摸口袋,时空锚的核心部件还在,是块巴掌大的金属板,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电路纹路,这玩意儿能收发时空信号,就是耗电快,现在只剩百分之十七的电量了。
“走,我领你去见先生。”汉子扛起锄头,“先生说了,见着你就让你去后院,他正摆弄那‘连弩’呢。”
穿过竹林的时候,青林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还有人咳嗽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听着有点虚弱。草屋后院搭了个棚子,棚子底下支着个铁匠炉,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人正蹲在砧子前,手里拿着把小锤子,敲打着一根铁条。
他头发挺乱,用根布带子松松地束着,额头上渗着汗,脸色有点发白,咳一声就停下手里的活儿,捂着胸口喘口气。
“先生,人给你带来了。”汉子喊了一声。
那人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像两口深井,直愣愣地盯着青林,看了半晌才开口:“你这身衣服……倒是奇特。”
“我叫青林,从很远的地方来。”青林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拱了拱手,“听说先生在做连弩,我对这个挺感兴趣。”
诸葛亮放下锤子,指了指旁边堆着的零件:“谈不上做,不过是想改进一下军中的弩箭。普通弩一次只能射一支,遇上骑兵冲阵,换箭的功夫就能让人砍下马。”
青林凑过去看,那些零件大多是铁做的,有几根弯曲的铁臂,还有个方形的木盒,盒盖上钻了一排小孔。他拿起一根铁臂掂量了一下,分量不轻,铁料里好像掺了点别的金属,摸着比普通铁器更硬。
“这铁里加了锡?”青林随口问。他大学辅修过材料学,知道古代铁器淬火时加锡能提高硬度。
诸葛亮挑了挑眉,像是有点惊讶:“你也懂这个?加了三成锡,试过几次,还是容易断。”
“锡加多了脆。”青林放下铁臂,“得加碳,就是木炭烧透了的那种灰,融在铁水里,能让铁又硬又有韧性。”
这话一出,诸葛亮直接站起来了,刚才还带着病气的脸一下子精神了:“碳?你是说……木灰里的东西?”
“对,就是碳元素。”青林怕他听不懂,捡起块木炭在地上画了个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玩意儿肉眼看不见,藏在木头里,烧完了剩下的灰里最多。把灰跟铁放一块儿烧,碳就跑到铁里去了,跟糯米掺在白饭里似的,能粘得更牢。”
诸葛亮蹲在地上,盯着那歪歪扭扭的圆圈和黑点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我懂了!难怪上次用松木烧的铁更耐用,松木含碳多!”他抬头看向青林,眼神里带着股兴奋,“你这法子,试过吗?”
“我们那儿……试过几千年了。”青林挠挠头,总不能说这是现代钢铁工业的基础常识。
接下来的三天,青林就扎在后院了。诸葛亮让人给他找了身粗布衣服,虽然磨得皮肤痒,但总比穿破洞白大褂强。白天他们就在棚子里打铁,诸葛亮负责设计结构,青林凭着点材料学知识帮他改进工艺,晚上就围着油灯,诸葛亮画图纸,青林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画机械原理。
“你看,这弩机的扳机得做成联动的。”青林画了个凸轮结构,“这儿加个小齿轮,扳一下,能带动后面的箭匣往下落一格,这样就能接着射了。”
诸葛亮盯着图纸,手指在上面点了点:“箭匣得卡住箭,不能掉出来。我之前试过用弹簧片,就是韧性不够,射个十几次就松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