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完竹简,嬴政就拉着姬昊去练剑。宫苑的空地上有个木人桩,姬昊先拔出剑,给嬴政演示“劈”的动作——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慢慢抬起,剑举过头顶,然后猛地往下劈,“咻”的一声,剑风扫过木人桩,震得木渣簌簌往下掉。
“劈的时候,要把力气沉到腰上,再传到手臂,最后到剑尖。”姬昊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就像你扔石头,得先把腰往后仰,再发力扔出去,才能扔得远。”
嬴政学着他的样子,举起剑往下劈,可剑刚到一半就歪了,还差点摔个趔趄。他皱着眉,不服气地又试了一次,还是没劈好。
“别急。”姬昊走过去,从后面扶住他的腰,“你看,腰要稳,别晃。手臂要直,别弯。再来一次。”
这次,在姬昊的指导下,嬴政的剑稳稳地劈在了木人桩上,虽然没劈下木渣,却也没歪。他高兴得眼睛都亮了:“先生,我劈中了!”
姬昊笑着点头:“嗯,有进步。再练几次,就能像我刚才那样了。”
青林站在旁边看,发现姬昊教剑跟教书一样,都很有耐心。他不骂嬴政,也不催他,而是一点点纠正他的动作,还会用生活里的例子解释——比如把劈剑比作扔石头,把刺剑比作射箭,让嬴政更容易理解。
练了半个时辰剑,嬴政满头大汗,却还不想停。姬昊把剑鞘递给他:“今日就练到这儿,再练下去,手臂该酸了。明日再教你‘刺’的动作,得循序渐进才行。”
嬴政虽然不情愿,却还是听话地把剑收起来。他走到石案前,拿起水囊喝了口水,又问姬昊:“先生,昨日你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啊?”
姬昊拿起一卷《孙子兵法》的竹简,递给嬴政:“就是说,打仗的时候,得知道自己的兵力、粮草,也得知道敌人的兵力、粮草,才能打赢。就像你跟别人下棋,得知道自己有多少棋子,也得知道对方有多少棋子,还得知道对方想走哪一步,才能赢。”
“那要是不知道敌人的情况呢?”嬴政追问。
“那就得去查。”姬昊说,“可以派探子去打听,也可以从敌人的行动里猜。比如敌人的炊烟多,说明兵力多;炊烟少,说明兵力少。这就是‘观敌料阵’,得用心观察才行。”
嬴政听得眼睛发亮,拿起竹简就翻:“先生,那你再给我讲讲怎么‘观敌料阵’!”
姬昊没拒绝,坐在石案旁,一边翻竹简,一边给嬴政讲解。他讲得很详细,还会结合自己知道的战事例子,比如哪次战役是因为摸清了敌人的情况才打赢的,哪次是因为没摸清情况才输的。嬴政听得入了迷,连侍从送来的点心都忘了吃。
青林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在未来的历史课本里,嬴政总是以“始皇帝”的威严形象出现,谁能想到,他年少时也像个普通的孩子一样,会缠着老师问东问西,会因为学会了一个剑招而高兴半天?而姬昊,就像个普通的老师,耐心地教他知识,教他武艺,没有因为他是“公子”就阿谀奉承,也没有因为他年纪小就敷衍了事。
接下来的几天,青林天天跟着姬昊和嬴政,见识了姬昊更多的厉害之处。
他不光懂儒家的《诗》《书》,还懂道家的《老子》,甚至懂农家的耕种之术。有天嬴政问他:“先生,为什么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姬昊就带着嬴政去宫苑的小菜地,指着地里的蔬菜说:“春天暖和,种子容易发芽;夏天有雨,菜长得快;秋天凉快,菜就成熟了。这就是‘顺天时’,做什么事都得顺着规律来,不能急。”
他还懂天文。有天晚上,嬴政指着天上的星星问:“先生,那几颗连在一起的星星是什么?”姬昊就拿出天文竹简,给嬴政讲解:“那是北斗七星,像个勺子。不管天怎么转,北斗七星的位置都差不多,古人靠它来辨别方向,确定季节。比如斗柄指东,就是春天;斗柄指南,就是夏天……”
最让青林惊讶的是,姬昊还懂医术。有天嬴政练剑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疼得直皱眉。姬昊赶紧扶他坐下,脱下他的鞋子,用手轻轻按揉他的脚踝,还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些草药,碾碎了敷在嬴政的脚踝上,用布条缠好。
“这是活血化瘀的草药,过两天就好了。”姬昊一边缠布条,一边说,“以后练剑要小心,要是摔倒了,先护住头和腰,别伤了要害。”
嬴政点点头,忍着疼说:“先生,您怎么什么都懂啊?”
姬昊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我小时候,跟着师父走了很多地方,见了很多人,学了很多东西。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自然就懂了。”
青林看着姬昊,心里满是敬佩。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能懂这么多知识,还能把这些知识教给嬴政,姬昊的学识和眼界,简直超出了时代的限制。他突然想起未来的学者总说,嬴政能有统一六国的远见,跟他早年的教育有关——现在看来,姬昊就是那个给嬴政“打开眼界”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