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笔尖在绢帛上快速移动,字迹也变得更加有力。他是在告诫后主,要以史为鉴,任用贤能,远离奸佞,只有这样,蜀汉才能兴隆昌盛,才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青林看着诸葛亮专注的神情,看着他笔下流淌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他来自未来,知道历史的结局——诸葛亮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他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蜀汉最终也在诸葛亮去世后逐渐衰落,最终被曹魏所灭,三国归晋。
但此刻,看着诸葛亮在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青林却觉得,那些历史的结局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明知蜀汉国力弱小,北伐艰难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依旧为了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他的忠诚,他的信念,他的执着,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带着一丝哽咽。他想起了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想起了自己与先帝一同创业的艰辛岁月,想起了先帝对自己的信任与托付。那份知遇之恩,那份君臣情谊,是他毕生都难以忘怀的,也是他愿意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力源泉。
青林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他想起了自己的时代,在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利益的交换取代了真诚的情感,背叛和欺骗也屡见不鲜。像刘备与诸葛亮这样的君臣相知,这样的生死与共,这样的相互信任,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奢侈品。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的笔尖再次停顿,他闭上眼睛,似乎在回忆过去的那些艰难岁月。赤壁之战的惊心动魄,入蜀之路的艰难险阻,夷陵之战的惨败,白帝城托孤的沉重……二十一年的风雨历程,一幕幕在他的脑海中闪过,那些记忆中有欢笑,有泪水,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青林看着诸葛亮紧闭的双眼,看着他眼角滑落的一滴泪水,心中也跟着泛起一阵酸楚。他知道,诸葛亮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他不仅要负责蜀汉的军政大事,要筹划北伐的战略部署,还要照顾年幼的后主,稳定朝局,安抚百姓。他就像一根支撑着蜀汉大厦的顶梁柱,一旦他倒下,整个蜀汉大厦就有可能随之崩塌。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睁开眼睛,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起来。他拿起案几上的一块布巾,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继续在绢帛上书写。他提到了南征孟获的经历,提到了自己对先帝托付的担忧,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林注意到,诸葛亮的手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疲惫和病痛。他知道,诸葛亮此时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咳嗽不止,身体也日渐消瘦。但他却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总是以一副坚强的姿态面对所有人,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支撑着整个蜀汉。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声音再次变得激昂起来,笔尖在绢帛上飞舞,写下了他毕生的理想和追求。那“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誓言,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在青林的耳边回荡,让他的心中充满了热血与激情。
青林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使命。他来自未来的星际联盟,负责穿越时空,观察和记录各个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以确保时间线的稳定和完整。他的任务是观察者,不能干涉历史的进程,不能改变历史的结局。但此刻,看着诸葛亮在灯下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身影,他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告诉诸葛亮未来的结局,想要帮助他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想要让这位千古名相不再留下遗憾。
但他知道,他不能这么做。时间法则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之一,任何对历史的干涉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时间线的崩塌,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只能作为一个观察者,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发生,看着诸葛亮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传奇,看着《出师表》在灯下一点点完成,看着蜀汉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