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诸葛亮继续书写着,开始向后主推荐贤能的大臣,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北伐期间,帮助后主治理好国家,稳定朝局。他提到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对他们的才能和忠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后主能够信任他们,重用他们。
青林看着绢帛上那些熟悉的名字,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些人都是蜀汉的栋梁之才,在诸葛亮去世后,他们确实承担起了治理蜀汉的重任,努力维持着蜀汉的稳定和发展。但可惜的是,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在后期重用宦官黄皓,导致朝政日益腐败,蜀汉的国力也日渐衰落,最终走向了灭亡。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恳切,笔尖在绢帛上写下了最后的誓言。他愿意为了北伐的成功承担一切责任,如果北伐失败,他愿意接受惩罚,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同时,他也再次告诫后主,要善于纳谏,要牢记先帝的遗诏,努力治理好国家。
写完最后一个字,诸葛亮放下了手中的狼毫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抬起头,目光再次望向窗外,此时窗外的夜色已经渐渐变淡,东方的天空泛起了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却又带着希望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北伐成功,兴复汉室的那一天。
青林看着那卷已经完成的《出师表》,绢帛上的字迹墨色饱满,风骨凛然,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跳动的心脏,诉说着诸葛亮的忠诚与理想。他知道,这卷《出师表》将会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将会被后人无数次地诵读和传颂,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就在这时,青林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一阵熟悉的提示音——那是星舰发出的时间召回信号,告诉他这次的穿越时间即将结束,他必须立刻返回未来,否则将会被永远困在这个时代。
青林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他看着诸葛亮疲惫却坚定的身影,看着案几上那卷刚刚完成的《出师表》,看着这间充满了墨香和历史气息的木舍,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知道,这一别,或许就是永恒,他再也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位千古名相,再也没有机会亲身感受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诸葛亮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转过头,看向青林,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却又带着几分温和。“汝为何在此?”他开口问道,声音依旧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青林张了张嘴,想要回答,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他不能告诉诸葛亮自己来自未来,不能告诉诸葛亮历史的结局,不能告诉诸葛亮他的理想最终未能实现。他只能对着诸葛亮深深鞠了一躬,用这种最古老、最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位千古名相的敬佩与感激。
诸葛亮看着青林的举动,微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一丝微笑。他没有再多问,只是转过身,再次拿起案几上的《出师表》,仔细地审阅着,仿佛在检查一件稀世珍宝。
青林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周围的景象也开始变得模糊。
他最后看了一眼诸葛亮的身影,看了一眼案几上的《出师表》,然后便彻底消失在了这间木舍里,回到了属于他的未来时代。
星舰的控制室内,青林缓缓睁开眼睛,视网膜上的量子导航参数重新出现,耳畔也再次响起了引擎的低鸣。
但他的心中,却依旧回荡着诸葛亮书写《出师表》时的身影,回荡着那些充满忠诚与理想的文字,回荡着那个时代的风雨沧桑。
他走到星舰的历史数据库前,打开了关于诸葛亮的档案,在《出师表》的记录下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建兴五年,蜀相诸葛亮于汉中灯下撰写《出师表》,墨为星尘,笺为汉祚,字里行间,尽是忠肝义胆,鞠躬尽瘁。余有幸亲见,感其志,敬其忠,叹其节。虽历史终有定数,然其精神,超越时空,永照千古。”
写完这段话,青林关闭了历史数据库,目光望向窗外浩瀚的星空。
那些闪烁的星辰,仿佛就是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理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也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
青林知道,在那个时代,有最纯粹的忠诚,有最坚定的信念,有最执着的理想,有最动人的传奇。
而这些,正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