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跟了过去,看着司马光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陶片一片片捡起来,分类放在一旁。那些陶片上还沾着水,有的边缘锋利,司马光却毫不在意,只是偶尔会对着较大的陶片出神,仿佛在思考什么。
“你在想什么?”青林忍不住问道。
司马光抬起头,看了青林一眼,轻声说道:“这瓮是用来装粟米的,现在碎了,冬天的粮食就少了一处存放的地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还好,人没事。”
青林心中一动。后世的故事里,只强调了司马光的“聪明”,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个细节——他砸破的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家里储存粮食的重要工具。在物资并不丰裕的宋代,一个能装下孩童的瓮,容量至少有数十斗,足够一家人吃上好一阵子。司马光在救人的瞬间,或许根本没有考虑过粮食的问题,但事后的这句感慨,却让这个“神童”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从庭院门口传来。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来,看到地上破碎的瓮和湿漉漉的孩子,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怎么回事?”中年男子的声音带着威严,显然是这家的主人,也就是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他当时正在外地为官,青林没想到这次穿越,竟然能同时遇到父子二人。
孩童们立刻安静下来,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司马光站起身,走到司马池面前,躬身行礼,平静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从孩童嬉闹失足掉入瓮中,到他如何找到铁斧、砸破瓮救人,没有丝毫隐瞒,也没有夸大自己的功劳。
司马池听完,脸色渐渐缓和。他走到落水孩子身边,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孩子只是受了惊吓、有些着凉,才松了口气。随后,他看向司马光,眼神里带着一丝欣慰,却没有直接夸奖,只是说道:“遇事不慌,能想办法救人,是好事。但下次要注意,铁斧锋利,莫要伤了自己。”
“是,父亲。”司马光恭敬地应道。
青林站在一旁,看着这对父子的互动,忽然想起自己的研究课题。他曾在论文中提出过一个猜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故事本身的戏剧性,还与司马光后来的政治地位和史学成就有关。人们愿意相信,一个能在孩童时期就展现出非凡智慧的人,长大后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砸缸”这个简单易懂的情节,恰好成为了他“智慧”的最佳注脚,至于“瓮”与“缸”的区别,在传播过程中,自然就被人们忽略了。
“这位公子是?”司马池注意到了青林,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一丝审视。
青林连忙躬身行礼,重复了之前编造的身份:“学生是隔壁书院的,路过此处,恰巧遇到此事,并未帮上什么忙。”
司马池点了点头,没有多问,转而吩咐下人:“先把孩子送回房,换身干净衣服,再煮碗姜汤。另外,把这里的陶片清理干净,小心别伤了人。”
下人应声而去,庭院里渐渐恢复了秩序。司马光跟在司马池身后,准备离开,却在走到青林身边时,停下了脚步,轻声问道:“你刚才看这瓮的眼神,好像很不一样,你认识这种东西?”
青林心中一凛,没想到这个年纪的司马光竟然如此敏锐。他想了想,说道:“我在书院的书里见过,这种容器叫‘瓮’,口小肚大,用来存粮食或者酒水最好。不像‘缸’,口大底小,装水方便,却容易让人掉进去。”
司马光眼睛一亮,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之前也觉得,若是缸的话,伸手就能把人拉出来,根本不用砸。但这瓮口太小,手伸不进去,只能砸破才能救人。”他顿了顿,又问道,“那你说,以后若是有人说起这件事,会说我砸了瓮,还是砸了缸?”
青林看着司马光清澈的眼睛,忽然有些犹豫。他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后世会将“瓮”传成“缸”,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告诉眼前的少年这个“未来”。如果他说了,会不会改变历史?会不会导致时空紊乱?
就在青林纠结的时候,手腕上的时空定位器突然传来一阵微弱的震动——这是时空锚点即将重新锁定的信号,意味着他即将离开这个时空。
“我……”青林刚想开口,一阵强烈的眩晕感再次袭来,比之前更甚。他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司马光的脸、庭院里的老槐树、地上的陶片,都渐渐变得模糊。
“你怎么了?”司马光察觉到青林的异样,伸手想扶他,却扑了个空。
青林感觉自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身体逐渐变得透明。他最后看了一眼司马光,看着那个站在庭院里、眼神中带着疑惑的少年,在心中默默说道:“以后,人们会说你砸了缸。但我知道,你砸的是瓮,是一个为了救人,不惜打破家里存粮容器的、真正聪明的少年。”
眼前的景象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实验室熟悉的白色天花板。青林猛地坐起身,大口喘着气,指尖还残留着陶片的粗糙触感,耳边仿佛还能听到瓮身破碎的“咔嚓”声,以及孩童们的呼救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