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头看向手腕上的时空定位器,屏幕上显示着刚刚的时空坐标: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光州光山县(今河南光山),司马池府邸。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时空锚点稳定,记录数据已保存。
青林立刻起身,走到电脑前,调出刚刚保存的时空记录。屏幕上显示着他在宋代庭院里的所有见闻,包括司马光砸瓮的全过程,甚至还有他与司马光的对话录音。他点开一段视频,画面清晰地记录下那个灰褐色的瓮——口小肚大,底部扁平,正是宋代典型的储粮瓮,与他在博物馆见过的实物一模一样。
“终于证实了……”青林激动地握紧拳头。长久以来,他的“司马光砸瓮”猜想一直缺乏直接证据,而这次穿越,让他亲眼见证了历史的真相。他看着视频里司马光举着铁斧、奋力劈向瓮身的画面,眼眶忽然有些湿润。
后世的人们记住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记住了那个聪明的少年,却忽略了“瓮”与“缸”的区别,忽略了那个瓮背后承载的、属于宋代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但正是这些被忽略的细节,才构成了真实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质感、有烟火气的生活。
青林打开自己的论文文档,将刚刚获得的证据一一补充进去。他在文档的开头写道:“历史的传播,往往伴随着信息的简化与重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年,在于它传递了‘智慧救人’的核心价值,而‘瓮’与‘缸’的区别,虽在细节上偏离了历史真相,却让这个故事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记忆。但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在尊重核心价值的同时,还原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细节,才让历史变得鲜活、真实。”
他知道,自己的研究或许不会改变大众对“司马光砸缸”的认知,人们依然会讲述那个熟悉的故事。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与历史对话的方式——通过时空穿越,触摸那些早已消失的岁月,记录下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真相。
就在这时,时空定位器再次传来一阵微弱的震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新的时空坐标。青林看着那个坐标,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下一次穿越即将开始,而这一次,他或许能发现更多历史的秘密。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而他,愿意做一个执着的打捞者,从时光的泥沙中,打捞那些被遗忘的、闪耀着真实光芒的细节。就像这次的“瓮声回响”,虽然微弱,却足以在历史的书页上,留下属于它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