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会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现在智伯带着你们攻打赵国,赵国一亡,你们就是下一个目标。”韩、魏二人叹气:“我们心里明白,但怕计划没成,消息就泄露,那样大祸马上就来!”张孟谈保证:“这里只有我们三人知道,不会有问题。”于是,三家秘密约定举事日期。当晚,赵襄子派人杀死守堤官吏,决开河堤反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乱作一团,韩、魏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精锐正面猛攻,智伯军队惨败。智伯被杀,智氏全族被灭,只有当初改姓辅的智果逃过一劫。
司马光评论道:智伯的灭亡,根源在于才能胜过德行。才能和德行是两回事,但世人常常混淆,一概称为贤能,这就是用人失误的原因。聪明敏锐、坚毅果敢是才能,正直公道、温和善良是德行。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云梦的竹子坚韧无比,但不加工就不能制成利箭;棠溪的金属锋利异常,但不锻造就无法成为利器。所以,才德兼备是圣人,无才无德是愚人,德胜过才是君子,才胜过德是小人。用人时,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因为君子凭借才能行善,小人凭借才能作恶。愚人想作恶,能力也不够,就像小狗咬人,很容易被制服;而小人既有能力施展奸计,又有胆量肆意妄为,如同猛虎添翼,危害极大。德行让人敬畏,才能招人喜爱,人们往往被才能吸引,却忽视德行。从古至今,祸乱国家的奸臣、败坏家门的逆子,大多是才有余而德不足,最终导致覆灭,智伯不过是其中之一。所以,治国治家者,只要能分清才与德的区别,明白轻重先后,就不用担心用人不当了。
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骨涂上漆,做成饮酒的器具。智伯的家臣豫让一心为他报仇,先是伪装成受过刑的犯人,怀揣匕首,混进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赵襄子去厕所时突然心生警觉,派人搜查,抓住了豫让。随从要杀他,赵襄子却感叹:“智伯死后没有后人,这人还一心为他报仇,真是义士!我以后小心防备就是了。”便放了他。
豫让不肯罢休,又把全身涂满漆,让皮肤溃烂,吞下炭火弄哑嗓子,在街头行乞,连妻子都认不出他。朋友认出他后,哭着劝道:“以你的才能,去侍奉赵襄子,肯定能得到重用,到时候报仇不是更容易吗?何必把自己折磨成这样,报仇太难了!”豫让摇头:“不行!既然已经做了人家的臣子,又想杀他,这是怀有二心。我做这些事,就是要让天下后世那些心怀二意的臣子感到羞愧。”后来,赵襄子外出,豫让埋伏在桥下。赵襄子过桥时马突然受惊,派人搜查,再次抓住豫让,这次将他处死。
赵襄子因为自己没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心中愧疚,虽然有五个儿子,却一直不愿立继承人。他把伯鲁的儿子封在代地,称代成君。代成君早逝,赵襄子又立他的儿子赵浣为赵氏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赶走赵浣,自立为君,但仅一年就去世。赵国人认为赵桓子继位并非赵襄子本意,便杀了他的儿子,迎回赵浣立为国君,即赵献子。赵献子生赵籍,就是赵烈侯。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即魏文侯。韩康子生韩武子,韩武子生韩虔,就是韩景侯。
魏文侯拜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次乘车经过段干木居住的茅屋,都会扶着车前横木起身致敬。他这般礼贤下士,使得四方贤才纷纷投奔魏国 。
有一回,魏文侯与群臣饮酒作乐,正尽兴时天下起雨来,他却下令驾车前往郊外。左右侍从疑惑道:“今日饮酒如此畅快,天又下雨,您这是要去哪儿?”文侯解释:“我之前和掌管山泽的虞人约好打猎,即便现在玩得开心,也不能失约!”于是亲自前往,当面向虞人取消约定。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拒绝道:“我和赵国如同兄弟,不能答应。”后来赵国也来借兵攻打韩国,魏文侯同样婉拒。韩、赵两国起初都很生气地离开,可后来明白文侯是为了调和双方关系,都主动前来魏国朝见。自此,魏国在韩、赵、魏三国中率先强大起来,诸侯都不敢轻易与之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成功后把中山封给儿子魏击。他问群臣:“我算是怎样的君主?”众人纷纷夸赞:“仁德之君!”任座却直言:“您得了中山,不封给弟弟却封给儿子,这怎么能算仁德?”文侯听后大怒,任座赶忙退下。接着文侯问翟璜,翟璜仍答:“您是仁德之君。”文侯不解:“你凭什么这么说?”翟璜解释:“我听说君主仁德,臣子才敢直言。刚才任座说话毫不避讳,所以我知道您是仁君。”文侯转怒为喜,派翟璜把任座请回来,还亲自下堂迎接,奉为上宾。
一次,魏文侯和田子方饮酒,突然说:“编钟的声音不协调吧?左边音调偏高。”田子方听了只是笑。文侯追问原因,田子方说:“我听说,君主应专注于选拔乐官,而非精通乐音。如今您对音律如此在行,我反而担心您会忽略对官员的考察。”文侯恍然大悟,连称说得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