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听说龙且战死,惊恐万分,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韩信:“天下百姓受秦朝压迫已久,才齐心协力反抗。秦朝灭亡后,本应论功行赏、划分土地封王,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汉王又兴兵东进,抢占别人的封地;平定三秦后,还出关收拢诸侯军队攻打楚国,分明是想吞并天下,贪婪得没边!汉王这人根本靠不住,他好几次落入项王手中,都是项王心软才留他一命,可他一脱身就背弃盟约,反过来攻打项王,实在不能信任。现在您虽然和汉王交情不错,为他拼命打仗,但最终肯定会被他算计。您能活到现在,不过是因为项王还在。如今楚汉相争,关键就在您身上,您帮汉王,汉王就能赢;帮项王,项王就能赢。要是项王今天败亡,下一个就轮到您了。您和项王从前也有交情,为什么不背叛汉王,与楚国联合,三家瓜分天下称王呢?现在错过这个机会,一门心思帮汉王打楚国,聪明人难道会这么做吗?”韩信推辞道:“我在项王手下时,不过是个郎中,做个执戟侍卫;我说的话项王不听,出的主意也不被采用,所以才离开楚国投奔汉王。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交给我几万大军,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食物让给我吃,我说的话他都听,出的计谋都采用,我才有今天。人家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要是背叛他,实在不吉利,就算死也不会改变心意!请您替我向项王致歉。”
武涉离开后,蒯彻深知天下局势的走向取决于韩信,便用看相的说法劝说韩信:“我看您的面相,顶多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但看您的背相,那富贵简直不可限量。”韩信不解:“这话什么意思?”蒯彻解释道:“天下刚起兵反秦时,大家只想灭掉秦朝。如今楚汉相争,让百姓死伤无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数都数不清。楚军从彭城起兵,一路连胜,威风凛凛;可在京、索之间却寸步难行,被阻三年。汉王率几十万大军,守着巩县、洛阳,凭借山河险要,却屡战无功,常常战败。现在双方都已疲惫不堪。依我看,除非有圣贤出世,否则平息不了这场战乱。现在楚汉的命运都掌握在您手中,您帮谁谁就能赢。您不如让楚汉都存活,与他们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谁都不敢先动手。凭您的贤能,手握重兵,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赵、燕,再趁机攻打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愿望,为天下人请命,天下人肯定会纷纷响应,谁敢不听从?您再削弱大国,扶持诸侯,等诸侯都立起来,天下就会归服齐国。您守住齐国旧地,拥有胶、泗等地,以礼相待诸侯,天下君王都会来朝拜。常说‘天赐良机不把握,反受其害;时机到了不行动,反遭灾殃’,希望您仔细考虑!”韩信说:“汉王对我恩重如山,我怎能见利忘义呢?”蒯彻又说:“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早年是生死之交,后来却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反目,常山王在泜水南边杀了成安君,两人身首异处。这两人当年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最后却互相残杀,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欲望太多,人心难测。您想靠忠信和汉王交往,关系肯定比不上他们,而且你们之间的事比张黡、陈泽的事复杂得多。所以您觉得汉王不会害您,大错特错!当年大夫文种帮越王勾践复国称霸,最后却被逼自杀,正所谓‘野兽打完了,猎狗就会被烹杀’。论交情,您比不上张耳和陈馀;论忠信,您也超不过大夫文种和勾践,这两个例子足够说明问题了,希望您好好想想。况且我听说‘勇略让君主感到威胁,性命就危险;功劳太大,反而没有赏赐’。您如今功高震主,归附楚国,楚人不会信任您;归附汉朝,汉人又会忌惮您。您带着这些功劳,还能投靠谁呢?”韩信推辞道:“先生先别说了,我再考虑考虑。”过了几天,蒯彻又劝道:“善于倾听是判断事情的关键,正确谋划是把握时机的根本,听错过、谋划错还能长久平安的人太少了!明智的人做决断果断干脆,犹豫不决是做事的大忌。只盯着细微之处,却忽略天下大势,心里明白却不敢决断,这是一切灾祸的根源。功业难成却容易失败,时机难得却容易错过,时机一去不复返啊!”但韩信还是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觉得自己功劳大,汉王不会夺走他的齐国,最终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蒯彻见状,只好离开,假装疯癫去当巫师了。
这年秋天七月,刘邦封黥布为淮南王。八月,北方的貉人和燕人派来精锐骑兵支援汉军。刘邦还下令:军中将士不幸战死,官吏要准备好衣被、棺材收敛遗体,派人送回家乡。这一举动让天下人心都归附了刘邦。
这一年,刘邦任命中尉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是周苛的堂弟。
项羽知道自己孤立无援,粮草也快耗尽,又听说韩信正带兵攻打楚国,十分忧虑。这时,刘邦派侯公去劝说项羽放回刘太公。项羽便与刘邦约定,平分天下,以洪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九月,楚军送回刘太公和吕后,撤兵东归。刘邦也打算西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劝阻道:“现在汉已占据天下大半土地,诸侯也都归附;楚军疲惫不堪,粮草断绝,这是天赐良机。如果现在不趁机攻打,就像是养虎为患啊!”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