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楚元王刘交喜欢读书,和鲁地的申公、穆生、白生一起向浮丘伯学习《诗经》;等到刘交做了楚王,就任命这三个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喜欢喝酒;楚元王每次摆酒设宴,常常为穆生准备甜酒。等到楚元王的儿子夷王、孙子楚王刘戊即位后,一开始也常常为穆生准备甜酒,后来就忘记准备了。穆生退席后,说:“我可以离开了!甜酒不准备了,说明楚王的心意懈怠了;不离开的话,楚国人将会在街市上给我戴上刑具。”于是称病卧床不起。申公、白生强行把他拉起来,说:“难道你不怀念先王的恩德了吗!如今楚王一时没有注意到小礼节,何至于到这种地步呢!”穆生说:“《易经》上说:‘能够预知事情的征兆,大概就是神明了吧!征兆,是事物变动的微小迹象,是吉凶的预先显现。君子看到征兆就行动,不会等到一天结束。’先王之所以以礼相待我们三个人,是因为道义存在。如今楚王忽视了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道义。和忘记道义的人,怎么能长久相处呢,这哪里只是为了小小的礼节呢!”于是称病离开了。申公、白生独自留了下来。楚王刘戊渐渐变得荒淫暴虐,太傅韦孟写诗劝谏他,他不听,韦孟也离开了,居住在邹地。楚王刘戊因为被削减封地的事情,就和吴王刘濞暗中勾结谋划反叛。申公、白生劝谏楚王刘戊,刘戊把他们当作囚徒,让他们穿上赭色的囚衣,让他们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刘富派人劝谏楚王刘戊。楚王刘戊说:“叔父不帮助我,等我起兵,就先杀了叔父!”休侯刘富害怕了,就和他的母亲太夫人逃到了京城。
? 等到削减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诏书下达,吴王就率先起兵,诛杀了汉朝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楚国、赵国也都纷纷反叛。楚国的丞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劝谏楚王刘戊,刘戊杀死了张尚、赵夷吾。赵国的丞相建德、内史王悍劝谏赵王刘遂,刘遂放火烧死了建德、王悍。齐王刘将闾后悔了,违背约定,据城坚守。济北王的城墙毁坏还没有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他,不让他发兵反叛。胶西王、胶东王作为首领,和菑川王、济南王一起攻打齐国,包围了临淄。赵王刘遂发兵驻守在赵国的西部边界,想要等吴、楚两国的军队一起进攻,还向北派使者和匈奴联络,准备联合匈奴的军队。
? 吴王征发了国内所有的士卒,在国内下令说:“我今年六十二岁了,亲自率军出征;我的小儿子十四岁,也作为士卒的先锋。凡是年龄和我一样大,以及和我小儿子年龄一样小的,都要征发。”一共征发了二十多万人。他向南派使者联络闽越、东越,闽越、东越也发兵跟随他一起反叛。吴王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河,趁机合并了楚国的军队,派使者给各诸侯送信,列举晁错的罪状,想要联合诸侯一起诛杀晁错。吴、楚两国的军队一起攻打梁国,攻破了棘壁,杀死了几万人;乘胜前进,士气非常旺盛。梁孝王派将军迎击,又被吴、楚联军打败了梁国的两支军队,士卒都纷纷败逃。梁孝王据守睢阳城。
? 当初,汉文帝临终前,告诫太子说:“如果有紧急情况,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等到七国反叛的消息传来,汉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去攻打吴、楚两国的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去攻打赵国,将军栾布去攻打齐国;又召见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让他驻扎在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的军队。
当初,晁错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对此议论纷纷,十分不满。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执政掌权,却侵夺削减诸侯的封地,疏远人家的骨肉亲情,招致很多人埋怨指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本来就该这样。不这样做,天子的威严就树立不起来,国家也不得安宁。”父亲说:“刘家的天下安宁了,可是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就服毒自杀了,说:“我不忍心看到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就一起反叛了,还以诛杀晁错作为借口。
汉景帝与晁错商议出兵的事情,晁错想让汉景帝亲自率兵出征,自己留在京城守卫;他又说:“徐县、僮县附近那些吴国还没有攻占的地方,可以送给吴国。”晁错向来与吴国丞相袁盎关系不好,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会避开;袁盎在的地方,晁错也会避开;两人从来没有在同一个房间里说过话。等到晁错做了御史大夫,就派官吏审查袁盎接受吴王财物的事,治了他的罪;汉景帝下诏赦免袁盎,让他做了平民。吴、楚反叛后,晁错对丞相府的属官和御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很多金钱,专门为吴王隐瞒掩饰,说吴王不会反叛;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请皇上治袁盎的罪,他应该知道吴王谋反的计谋。”丞相府属官和御史说:“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他的罪可以断绝叛乱的念头;现在叛军已经向西进攻了,治他的罪有什么用呢!而且袁盎不应该参与了谋反的谋划。”晁错犹豫不决。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袁盎,袁盎很害怕,连夜去见窦婴,向他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面见皇上,亲口陈述情况。窦婴进宫向汉景帝报告,汉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进宫拜见时,汉景帝正和晁错在一起商议调兵和筹集军粮的事情。汉景帝问袁盎:“现在吴、楚反叛了,你觉得该怎么办?”袁盎回答说:“不值得忧虑!”汉景帝说:“吴王依靠铜矿铸钱,煮海水制盐,招揽天下的豪杰;他准备了这么久才起兵,如果不是有万全的计谋,怎么会发动叛乱呢!你为什么说他成不了事呢?”袁盎回答说:“吴王有铜矿和盐的利益是没错,但他哪里能招揽到豪杰呢!如果吴王真的能得到豪杰的支持,他们也会辅佐吴王遵守道义,就不会反叛了。吴王所招揽的都是些无赖子弟、逃亡的人以及铸钱的奸邪之徒,所以才相互勾结起来叛乱。”晁错说:“袁盎的分析很好。”汉景帝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袁盎回答说:“希望陛下让左右的人退下。”汉景帝让身边的人退下,只有晁错还在。袁盎说:“我要说的话,大臣们不应该知道。”于是汉景帝又让晁错退下。晁错快步退到东厢房,心里非常怨恨。汉景帝最终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楚两国互相送信,说高皇帝封子弟们各自有封地,现在奸臣晁错擅自惩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才反叛,想要向西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就罢兵。现在的办法只有斩杀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等七国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那么就可以不用打仗,叛军就会都撤兵了。”于是汉景帝沉默了很久,说:“要看实际情况怎么样。我不会为了爱惜一个人而让天下人不满意。”袁盎说:“我只能想出这个办法,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于是汉景帝任命袁盎为太常,让他秘密整理行装出发。过了十多天,汉景帝命令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弹劾晁错:“晁错不遵守主上的德信,想要疏远群臣、百姓,又想把城邑送给吴国,没有臣子的礼节,大逆不道。晁错应当被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无论老少都应在闹市处死。”汉景帝批示:“可以。”晁错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壬子日,汉景帝派中尉去召晁错,骗他乘车巡视街市,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首。汉景帝于是派袁盎和吴王的侄子宗正德侯刘通出使吴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