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
春天,皇帝下诏书说:“珠厓的反叛者杀害官吏百姓,背叛朝廷。现在朝廷讨论这件事,有人说该攻打,有人说该坚守,有人建议放弃,大家意见不一。我日夜思考这些建议,要是觉得不杀杀他们的威风不甘心,那就去讨伐;要是害怕麻烦想躲避,那就留守屯田;要是通晓时势变化,就该为百姓担忧。可百姓挨饿受困和不讨伐远方蛮夷,哪个危害更大呢?而且遇到灾年,宗庙祭祀的祭品都无法备齐,更何况是为了避免那点屈辱就大动干戈呢?现在关东地区非常贫困,仓库空虚,百姓相互之间都没办法接济,这时候再发动战争,不仅劳民伤财,灾荒之年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撤销珠厓郡。当地百姓有愿意归附内地、向往中原教化的,就妥善安置他们;不愿意的,也不要强迫。”
夏天四月乙未日,是月末的最后一天,茂陵的白鹤馆发生火灾,皇帝大赦天下。
这一年夏天,还发生了旱灾。
朝廷封长沙炀王的弟弟刘宗为王。长信少府贡禹向皇帝建议:“各个离宫以及长乐宫的护卫人员,可以裁减掉一大半,这样就能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六月,皇帝下诏书说:“我想到百姓们饥寒交迫,还要远离父母妻儿,去做那些并非必要的工作,守卫那些无人居住的宫殿,这恐怕不符合阴阳调和的道理。那就撤销甘泉宫、建章宫的护卫,让他们回家务农。各个官府都要节省开支,大家详细上奏,不要有所隐瞒。”
这一年,皇帝再次提拔周堪担任光禄勋,周堪的学生张猛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两人都深受皇帝信任。
初元四年(丙子,公元前45年)
春天正月,皇帝前往甘泉宫,祭祀天神泰畤。三月,又到河东,祭祀土地神后土,并赦免了汾阴正在服刑的犯人。
初元五年(丁丑,公元前44年)
春天正月,皇帝封周王室的后裔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三月,皇帝前往雍地,祭祀五帝。
夏天四月,参宿旁出现了彗星。皇帝采纳贡禹等儒生的建议,下诏让太官不要每天宰杀牲畜,准备的食物都减少一半;皇家饲养的马匹,只要保证日常使用就行。同时,取消角抵表演,关闭很少使用的上林宫馆,裁撤齐地负责制作王室礼服的机构、北假地区的田官、盐铁官以及常平仓。还取消了博士弟子的人数限制,以便让更多人能求学。百姓中只要有能精通一部儒家经典的,就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此外,还删减了七十多项刑罚条例。
陈万年去世。六月辛酉日,长信少府贡禹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贡禹前前后后给皇帝上书数十次,谈论治国得失,皇帝欣赏他的质朴正直,很多建议都被采纳。
匈奴的郅支单于觉得自己离汉朝路途遥远,又怨恨汉朝帮助呼韩邪单于却不帮自己,就刁难羞辱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之后,他派使者到汉朝进献贡品,顺便要求接回在汉朝做人质的儿子。汉朝商议后,打算派卫司马谷吉护送郅支单于的儿子回去。御史大夫贡禹、博士东海人匡衡认为:“郅支单于归化之心还不坚定,而且他所在的地方非常遥远,应该让使者把他儿子送到边境就回来。”谷吉上书说:“汉朝和匈奴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如今我们已经抚养他儿子十年,对他们的恩德很深厚。如果突然中断,只送到边境就返回,这等于向他们表示我们抛弃了他们,会让他们不再向往归附汉朝,既抛弃了以前的恩情,又结下了新的怨恨,这样做不合适。那些反对的人,是看到之前江乃始面对敌人毫无办法,智谋和勇气都用尽了,最后还受了屈辱,所以提前为我担忧。但我有幸持着强大汉朝的符节,秉承圣明皇帝的诏令,去宣扬汉朝的深厚恩德,对方应该不敢胡来。就算他真有禽兽心肠,对我施以暴行,那郅支单于就会犯下大罪,肯定会远远逃走,不敢靠近边境。牺牲我一个使者,能换来边境百姓的安宁,这是国家的大计,也是我的心愿。我希望能把他儿子送到单于王庭。”皇帝同意了。谷吉等人到达后,郅支单于非常生气,竟然杀了谷吉等人。他自知得罪了汉朝,又听说呼韩邪单于越来越强大,害怕被袭击,就想往更远的地方迁徙。
正好康居王多次被乌孙国困扰,他和各位翕侯商量说:“匈奴是大国,乌孙向来臣服于它。现在郅支单于在外面处境艰难,可以把他接到东边,让他和我们合兵攻打乌孙,立他为王,这样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乌孙的威胁了。”于是派使者到坚昆,和郅支单于沟通。郅支单于本来就害怕,又怨恨乌孙,听了康居王的计划后非常高兴,就和康居王结盟,带兵向西进发。在途中,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寒冷死去,最后只剩下三千人到达康居。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把女儿嫁给康居王,康居王对郅支单于十分尊敬,想借助他的威风来威胁周边各国。此后,郅支单于多次借兵攻打乌孙,深入到谷城,杀害掠夺百姓,驱赶牲畜后离开。乌孙国不敢追击,导致西边五千里的土地都变得荒无人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