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汉武帝曾堵塞过黄河决口的宣房宫。后来,黄河又在馆陶北边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叫屯氏河,向东北流入大海。屯氏河的宽度和深度都和黄河差不多,所以朝廷就顺其自然,没有修筑堤坝堵塞。就在这一年,黄河在清河郡的灵鸣犊口决口,屯氏河从此断流。
建昭元年(癸未,公元前38年)
春天正月戊辰日,梁地有陨石坠落。
三月,汉元帝前往雍地,祭祀五帝。
冬天,河间王刘元因为杀害无辜百姓,被废除王位,流放到房陵。
朝廷废除了孝文太后的寝祠园。
有一次,汉元帝到虎圈观看斗兽表演,后宫的妃嫔们都陪着一起看。突然有一只熊逃出兽圈,攀着栏杆想爬上殿来,周围的侍从、贵人和傅婕妤等人吓得四散而逃。冯婕妤却毫不畏惧,直接冲到前面,挡在熊的面前。侍卫们赶紧冲上来把熊杀死。元帝问冯婕妤:“大家都吓得要命,你为什么敢上前挡熊?”冯婕妤回答说:“猛兽抓到一个人就会停下,我担心熊冲到陛下的座位前,所以用身体挡住它。”元帝听了大为赞叹,从此对冯婕妤更加敬重。傅婕妤却觉得很羞愧,心里开始怨恨冯婕妤,两人因此结下了仇怨。冯婕妤是左将军冯奉世的女儿。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春天正月,汉元帝前往甘泉宫,祭祀天神泰畤。三月,又到河东祭祀土地神后土。
夏天四月,汉元帝大赦天下。
六月,汉元帝立皇子刘兴为信都王。
东郡的京房向梁地人焦延寿学习《易经》。焦延寿常说:“学到我的学问却因此丧命的,肯定是京房。”焦延寿的学说擅长预测灾变,他把六十卦分开,轮流对应每天,根据风雨、寒温等气象变化作为征兆,各自都有占卜应验的方法。京房运用得尤其精妙,他凭借孝廉的身份成为郎官后,多次上书谈论灾异现象,且很多都应验了。汉元帝很欣赏他,多次召见他询问相关问题。
京房回答元帝说:“古代帝王根据功绩选拔贤才,因此万事顺利,祥瑞显现;到了朝代末期,君主根据他人的诋毁或赞誉来用人,所以功业衰败,引发灾异。如今应该让百官考核自己的功绩,这样灾异或许就能平息。”元帝下诏让京房制定具体方案,京房便上奏了考功课吏法。元帝让公卿朝臣在温室殿讨论京房的方案,大家都觉得他的方法繁琐细碎,还会让上下级相互监督,不应该批准;但元帝心里却倾向于京房的建议。当时各州刺史到京师汇报工作,元帝召见他们,让京房给他们讲解考功课吏法,刺史们也认为这办法行不通。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一开始说不行,后来又觉得还不错。
当时,中书令石显独揽大权,他的朋友五鹿充宗担任尚书令,两人把持朝政。有一次,京房被元帝单独召见,他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会使国家陷入危局?他们任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元帝说:“君主不英明,任用的人又奸巧谄媚。”京房又问:“那他们是明知对方奸巧谄媚还任用,还是误以为对方是贤才呢?”元帝说:“误以为对方是贤才。”京房接着问:“那如今您是怎么知道当时的人不贤能的呢?”元帝说:“根据当时国家混乱、君主危险的状况知道的。”京房说:“如此看来,任用贤才国家必定安定,任用不贤之人国家必定混乱,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没有醒悟,重新寻求贤才,为什么最终一直任用不贤之人,以至于国家危亡呢?”元帝说:“面临混乱的君主,都认为自己的臣子是贤才;要是他们都能醒悟,天下怎么会有危亡的君主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听说过这些亡国之君的事,还嘲笑过他们;然而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导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他们为什么不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来让自己醒悟呢?”元帝说:“只有有道之人才能通过过去预知未来。”
京房趁机摘下帽子磕头说:“《春秋》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灾异现象,以此警示后世君主。如今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去光辉,星辰逆行,山体崩塌,泉水喷涌,发生地震,陨石坠落,夏天降霜,冬天打雷,春天草木凋零,秋天草木茂盛,降霜却冻不死草木,水灾、旱灾、螟虫灾害不断,百姓饥荒、瘟疫流行,盗贼无法禁止,受刑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现象如今全都出现了。陛下您看看,现在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呢?”元帝说:“也混乱到极点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京房问:“现在陛下任用的都是什么人呢?”元帝说:“嗯,幸运的是现在的情况比周幽王、周厉王那时好一些,而且我觉得问题也不在现在任用的这些人身上。”京房说:“前世的君主,也都这么认为。我担心后世看现在,就像现在看过去一样啊!”过了很久,元帝才问:“现在造成混乱的是谁呢?”京房说:“英明的君主应该自己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要是知道,为什么还任用他呢!”京房说:“就是陛下最信任的,能和您在密室中谋划大事,决定官员任免的那个人。”京房指的就是石显,元帝也明白,就对京房说:“我知道了。”京房退下后,元帝最终还是没能罢免石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