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
春天,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人王延世,说他能治理黄河决口。王凤就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四丈长、九围粗的竹笼,装满小石头,用两艘船夹着竹笼放入河中。经过三十六天,河堤终于修好。三月,皇帝下诏封王延世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百斤。
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
四月底己亥日,发生了日食。皇帝下诏让公卿百官直言朝政过失,不必忌讳,并大赦天下。光禄大夫刘向上奏说:“四月和五月交替时发生日食,月份与汉惠帝时期相同,日期与汉昭帝时期相同,这种天象恐怕会对皇位继承不利。”当时许皇后独得恩宠,其他后宫女子很难见到皇帝,朝廷内外都担心皇帝没有子嗣,所以杜钦、谷永以及刘向的奏对都提到了后宫专宠的问题。
皇帝因此削减了皇后居住的椒房殿和掖廷的开支,服饰车马的购置、各官署的物品制造,以及赏赐给外戚和后宫的财物,都恢复到汉元帝竟宁年之前的标准。许皇后上疏为自己辩解,认为:“时代不同,制度也应有所调整,只要不超出汉朝基本制度即可,细节上未必需要完全相同。比如竟宁年之前和汉宣帝黄龙年之前的制度,难道能一样吗?下属官吏不明白其中的变通,现在一旦接受这样的诏令,会让我连细微的调整都无法进行。比如我想在某处放置一个屏风,他们就会说‘旧例没有’,如果我坚持,就会用诏书来约束我。这实在不可行,希望陛下明察!按照旧例,可用一头牛祭祀祖父母,我的父亲戴侯、祖父敬侯都曾蒙恩用太牢(牛、羊、猪三牲)祭祀,现在也应沿用旧例,恳请陛下体恤!如今官吏刚接到诏书,就直接让我知道,这让我连私下支配物品的自由都没有了。这种一开始就约束我的做法,恐怕有违人情常理,希望陛下深思!”
皇帝则以谷永、刘向所奏灾异归咎于后宫的意思回复,说:“官吏依法行事,并无过错!矫枉难免过正,古今同理。减少财物开支、改用一牛祭祀,其实是为了辅助皇后修养美德,彰显尊荣。如果灾祸根源不除,灾异将接连发生,到时候祖宗的祭祀都会断绝,何况是你父亲的祭祀呢!经传不是说‘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很少’吗?难道皇后想追求奢侈?那我也可以效仿孝武皇帝大建宫殿。但孝文皇帝才是我的榜样,皇太后的做法也是皇后的准则。即便太后当年有不称职之处,如今我对她亲厚有加,你又怎能超越礼制呢?皇后应当牢记德行,以谦逊节俭为首要,给其他妃嫔做表率,让她们有所遵循!”
给事中平陵人平当上奏说:“太上皇是汉朝的始祖,废除他的寝庙陵园不合礼法。”皇帝此时也因担心没有子嗣,便采纳了平当的建议。当年秋天九月,恢复了太上皇的寝庙陵园。
皇帝又下诏说:“如今死刑条文有一千多条,律令繁琐,多达百万字;各种特殊条款和类比案例日益增多,连精通法律的官吏都难以完全掌握,更何况普通百姓呢?这样下去,百姓容易陷入法网,无辜丧命,实在令人痛心!各部门应商议减少死刑条目,废除或简化繁琐律令,使法律清晰易懂,并分条上奏!”但当时的官吏未能领会皇帝的深意,只是挑拣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奏,敷衍塞责。
匈奴单于派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人前来进献贡品,准备参加次年正月的朝会。
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
春天,伊邪莫演完成朝贡准备回国时,突然声称要归降汉朝,还说:“如果不接受我,我就自杀,绝不回国!”使者将此事上报,皇帝命公卿大臣商议。有人认为“应按旧例接受归降”,但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却认为:“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多次为患边境,所以才设立重赏招纳降者。如今单于臣服,成为汉朝的北方属国,派使者朝贺,并无二心。汉朝对待匈奴的礼仪,应与以往不同。现在既然接受了单于的朝贡,却又接纳他的叛臣,这是因小失大,会因贪图一人而失去一国的信任,收留有罪之臣而断绝慕义之君的归附之心。倘若单于新即位,想归附汉朝却不知利弊,暗中派伊邪莫演以诈降试探,我们若接受,就会损害德行、打击匈奴亲汉的积极性,让单于疏远汉朝;也可能这是匈奴的反间计,故意制造矛盾,若接受,正好中了圈套,让匈奴有理由指责我们。这关系到边境安危和国家军事决策,不可不慎重!不如拒绝接受,以彰显诚信,挫败欺诈阴谋,安抚单于的归附之心,这才是上策!”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派中郎将王舜询问伊邪莫演归降的原因,伊邪莫演却推托说:“我犯了疯病,胡言乱语而已。”于是将他送回匈奴。伊邪莫演回国后,官职如故,但单于不许他再接触汉朝使者。
夏季四月,楚国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大的像锅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