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都尉平当负责管理河堤事务,他上奏说:“古代的九条大河,现在都已经消失不见了。根据经书里的记载,治理水患有疏通河道的说法,却没有用堤坝堵塞河流的记载。黄河从魏郡往东北方向经常泛滥决口,河道的走向已经很难弄清楚了,天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欺瞒他们。应该广泛寻求能够疏浚河道的人才。”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待诏贾让也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种策略。古时候,人们建立城邑、安置百姓,规划土地时,一定会留出河流、湖泊的区域,确保不会被水淹没。大河不设堤防,小水也能自由流动,低洼的地方就建成池塘湖泽,让秋天的洪水有地方储存,河水向四周平缓流淌,不会受到阻碍。土地上有河流,就像人有嘴巴一样,治理土地却堵住河流,就像为了不让小孩哭而捂住他的嘴巴,虽然能暂时止住哭声,但小孩很快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善于治理河流的人,会引导水流;善于治理百姓的人,会让百姓畅所欲言。’堤坝的出现,大概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各国堵塞河流,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齐国和赵国、魏国以黄河为界,赵、魏两国靠近山地,齐国地势低洼,于是齐国在离黄河二十五里的地方修筑堤坝,黄河水向东冲到齐堤后就会向西泛滥到赵、魏两国;赵、魏两国也修筑堤坝,同样离河二十五里,虽然位置不一定合适,但河水好歹还有地方可以流动。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淤泥土地肥沃,百姓就在这里耕种;有时很长时间没有水患,人们就会修建房屋,形成村落;一旦大水再来,房屋被淹没,人们就又修筑堤坝自救,逐渐搬离原来的城郭,排干水泽居住,被洪水淹没也是自找的。现在的堤坝,近的离河几百步,远的有几里,在原来的大堤里面还有好几重堤坝,百姓就住在这些堤坝之间,这些都是前代留下来的。黄河从河内郡的黎阳到魏郡的昭阳,东西两边都有石堤,迫使河水回流,一百多里的河道,两次向西、三次向东改道,河道被挤压得这么狭窄,自然无法安宁。
“现在实行上策,就是把冀州那些住在洪水冲击地带的百姓迁走,在黎阳的遮害亭决开河堤,让黄河向北流入大海;黄河西边靠近大山,东边靠近金堤,水流不会泛滥太远,一个月内就能稳定下来。可能有人会反对说:‘这样做会毁掉成千上万的城郭、房屋和田地、坟墓,百姓肯定会怨恨。’但当年大禹治水,遇到挡路的山陵都直接开凿,所以才有了龙门、伊阙的开通,砥柱山的分离,碣石山的破坏,这些改变自然地貌的工程都是人力完成的,相比之下,迁民又算得了什么!现在黄河沿岸十个郡,每年治理河堤的费用将近一亿钱;一旦发生大决口,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如果拿出几年治理河堤的费用来安置迁移的百姓,遵循古代圣人的方法,确定山川的位置,让神灵和百姓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况且大汉疆域万里,何必和河水争夺这小小的土地呢!这个工程一旦完成,黄河稳定,百姓安居,千年都不会有忧患,所以这是上策。
“中策是在冀州地区多开凿一些灌溉水渠,让百姓可以灌溉农田,同时分散水势,虽然比不上圣人的方法,但也是补救水患的好办法。可以从淇口以东修筑石堤,多设置一些水门。可能有人会担心黄河是大河,难以控制,但荥阳的漕渠就足以证明可行。冀州水渠的上游,都可以依靠这些水门,各个水渠也可以引水灌溉;天旱的时候,就打开东边的下水门,灌溉冀州的农田;发洪水的时候,就打开西边的高门,分泄黄河水,这样既能保证农田灌溉,又能加固河堤。这确实是富国安民、兴利除害的好办法,可以维持几百年,所以称为中策。
“下策就是修补旧堤,把低矮的加高,把单薄的加厚,这样只会耗费无穷的人力财力,还会多次遭受水患,所以这是最糟糕的办法。”
孔光、何武上奏说:“皇帝宗庙中,应该按顺序确定哪些可以撤除,希望能和群臣一起讨论。”于是光禄勋彭宣等五十三人都认为:“孝武皇帝虽然有功劳,但按照亲疏关系,他的庙应该撤除。”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却提议说:“按照《周礼》,天子设立七庙。这七庙是固定的数量,但‘宗’不在这个固定数里,‘宗’是可以变化的。只要君主有功德就可以尊为‘宗’,不能预先设定数量。我们认为孝武皇帝功劳如此之大,孝宣皇帝又如此尊崇他,他的庙不应该撤除。”皇帝看了他们的奏议后,下旨说:“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的建议可行。”
何武的后母住在蜀郡,他派官吏去接她来京城;正好赶上汉成帝去世,官吏担心路上有盗贼,就把何武的后母留在了蜀郡。皇帝身边有人指责何武侍奉亲人不诚心,皇帝也正想更换大臣,于是在冬天十月,下诏书免去何武的官职,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回到封国。癸酉日,任命师丹为大司空。师丹看到皇帝对汉成帝时的很多政策都做了改动,就上书说:“古时候,新君守丧期间不处理政事,由冢宰主持朝政,三年不改变父亲的治国之道。先帝的灵柩还停在朝堂上,就给我们这些大臣封官,还给亲属封爵,一下子都变得显贵起来,封舅舅为阳安侯,皇后的尊号还没确定,就先封皇后的父亲为孔乡侯;又把侍中王邑、射声校尉王邯等人调出京城。诏书接连下达,频繁改动政事,太过仓促,没有循序渐进。我既不能向陛下阐明治国大义,又没有坚决辞让爵位,跟着大家白白接受封侯,这让陛下的过失更加明显。近来很多郡国发生地震、水灾,淹死百姓,日月昏暗无光,五星运行失常,这都是政策失误、号令不定、法度混乱、阴阳失调的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