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在未央宫摆酒设宴,内者令(负责宫内事务的官员)给傅太后设置帷帐,座位紧挨着太皇太后。大司马王莽巡查时看到,斥责内者令:“定陶太后只是藩王的妾室,怎么能和太皇太后平起平坐!”说完让人撤掉帷帐,重新安排座位。傅太后听说后,气得火冒三丈,拒绝出席宴会,还对王莽恨之入骨。王莽没办法,只好再次请求辞官回乡。秋天七月丁卯日,皇帝赐给王莽五百斤黄金、一辆豪华马车,批准他离职回家。朝中很多公卿大夫都称赞王莽,皇帝就对他格外恩宠,派中黄门(宦官)到王莽家听候差遣,每十天赏赐一次御膳。又下诏给曲阳侯王根、安阳侯王舜、新都侯王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增加封邑,数量各有不同。还任命王莽为特进、给事中,让他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给予他和三公一样的礼遇。同时,允许红阳侯王立返回京城居住。
傅太后的堂弟、右将军傅喜,喜欢钻研学问,志向品行都很好。王莽辞官后,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当初皇帝给外戚封官赐爵时,只有傅喜坚持谦逊,称病推辞;傅太后开始干预朝政后,傅喜也多次劝谏。因此傅太后不想让傅喜辅佐朝政。庚午日,皇帝任命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封高乡亭侯;赐给傅喜一百斤黄金,收回他的右将军印绶,让他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回家养病;任命光禄勋淮阳人彭宣为右将军。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都上书说:“傅喜品行高洁,一心为国,是能辅佐朝廷的重臣。如今因为生病就突然被遣返回家,大家都很失望,都说‘傅家这位贤能的子弟,因为和定陶太后意见不合才被罢官’,百官都为国家感到惋惜。忠臣是国家的卫士,鲁国因季友安定或混乱,楚国因子玉决定强弱,魏国因无忌抵御外敌,项羽因范增决定存亡。百万大军,比不上一个贤才,所以秦国花千金离间廉颇和赵王,汉高祖用黄金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傅喜能留在朝廷,是陛下的荣光,也关系到傅氏家族的兴衰。”皇帝本来也很看重傅喜,没多久就重新重用了他。
建平侯杜业上书指责曲阳侯王根、高阳侯薛宣、安昌侯张禹,同时推荐朱博。汉哀帝从小就听说王氏家族骄横,心里不喜欢他们,但因为刚即位,暂时只能优待他们。一个多月后,司隶校尉解光上奏:“曲阳侯王根在先帝陵墓还没修建完成时,公然聘娶以前掖庭(皇宫宫女居住处)的女乐官殷严、王飞君等人,在家摆酒歌舞;王根哥哥的儿子成都侯王况,也娶了以前掖庭的贵人做妻子。这些行为都不符合臣子的礼仪,属于大不敬、不守法度!”皇帝生气地说:“先帝对王根、王况父子恩重如山,他们却忘恩负义!”不过念在王根曾有拥立皇帝的功劳,只让他回封地,把王况贬为平民,遣返回老家。王根和王况父亲王商举荐的官员,也都被罢官。
九月庚申日,发生地震,从京城到北方三十多个郡国受灾,很多城墙被毁,一共压死四百多人。皇帝就灾害一事询问待诏李寻,李寻回答说:“太阳是阳气的主宰,象征着君主。君主如果不按正道治国,太阳就会运行失常,变得昏暗无光。最近太阳尤其黯淡,光芒被侵蚀,还经常出现日晕、日珥等不祥现象。我不了解朝廷内部的事,但从太阳的变化来看,陛下的志向和操守,比起刚即位时已经衰退很多了。希望陛下秉持阳刚之气,坚定意志,严守治国法度,不要听信后宫女子和奸臣的花言巧语;对于保姆、乳母的求情请托,一概不要理会。坚守大义,不要因小失大;实在不得已,可以赏赐财物,但绝不能私自授予官位,这可是上天的禁令。
“月亮是阴气的主宰,象征着皇后、大臣和诸侯。最近月亮频繁出现异常,这预示着太后干预政事,扰乱朝纲,导致阴阳失衡,对谁都没好处。我不了解朝中事务,只是根据天文现象推测,如果真是这样,说明陛下身边的近臣已经不可靠了。希望陛下亲自选拔贤才,不要因为个人好恶排斥人才,以此巩固国家根基,让朝廷强大起来!”
李寻向皇帝进言说:“我听说五行之中以水为根本,水代表着公平。如果君主治理国家公正严明,那么天下的河流就会畅通有序;要是偏袒私党、纲纪混乱,河水就会泛滥成灾。如今汝水、颍水泛滥,和雨水一起危害百姓,这就像《诗经》里说的‘百川沸腾’,问题出在那些结党营私的大臣身上。希望陛下能稍稍抑制一下外戚大臣的势力!
“我还知道,大地的特性是柔顺安静,这是阴气正常的状态。近来关东地区多次发生地震,应当尊崇阳气、抑制阴气,才能补救灾祸。陛下要坚定意志、树立威严,杜绝私下请托办事的门路,选拔英才,罢黜不称职的官员,这样才能增强朝廷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的气势就能震慑外敌;根基薄弱,就会招来灾祸,被奸邪之人算计。听说当年淮南王谋反的时候,他唯一忌惮的人只有汲黯,觉得公孙弘这些人根本不足为惧。公孙弘是汉朝有名的丞相,如今无人能比,尚且被轻视,更何况不如公孙弘的人呢!所以说,朝廷要是没有得力的人才,就会被乱臣贼子轻视,这是必然的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