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非常推崇儒学,从皇太子、各位王侯,到大臣和功臣的子孙,没有不学习儒家经典的。皇帝还在南宫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子弟们设立学校,被称为“四姓小侯”。学校里安排了教授《五经》的老师,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教学。就连期门、羽林这些禁卫军,也都要求精通《孝经》的基本内容。匈奴也派贵族子弟来学习。
广陵王刘荆又把看相的人找来,问他:“我长得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得了天下,我现在也三十岁了,能起兵造反吗?”看相的人赶紧向官府告发了这件事。刘荆吓得不行,自己把自己关进了监狱。皇帝念及兄弟之情,没有深究,只是下诏不许他再管理官吏百姓,只让他享受租税,还让国相和中尉严密监视保护他。可刘荆还不死心,又找来巫师诅咒皇帝。皇帝派长水校尉樊鯈等人一起审理这个案子。案子审完后,官员们上奏请求处死刘荆。皇帝生气地说:“你们因为他是我弟弟,就想杀他。要是我的儿子,你们还敢这么说吗?”樊鯈回答说:“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按照《春秋》里的大义,对君主和父母不能有叛逆之心,有叛逆之心就必须诛杀。我们因为刘荆是您的亲弟弟,陛下您又仁慈,所以才敢上奏请示;要是陛下的儿子谋反,我们直接就杀了。”皇帝听了,叹息着认可了他的话。樊鯈是樊宏的儿子。
永平十年(公元67年 丁卯年)
春天二月,广陵思王刘荆自杀,他的封国被朝廷收回。
夏天四月戊子日,皇帝大赦天下。
闰月甲午日,皇帝到南阳巡视,召集学校的师生演奏高雅的音乐,演奏《鹿鸣》这首曲子时,皇帝亲自吹起埙和篪来伴奏,和宾客们一起玩乐。回去的路上,皇帝又去了南顿。冬天十二月甲午日,回到宫中。
当初,陵阳侯丁绵去世,他的儿子丁鸿本应继承爵位,但丁鸿上书说自己生病了,想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朝廷没有回应。丁绵下葬后,丁鸿就把丧服挂在守丧的小屋前,自己跑了。他的朋友九江人鲍骏在东海遇到了丁鸿,责备他说:“以前伯夷、吴札,是在乱世中不得已才那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但按照《春秋》的道理,不能因为家事耽误国事。现在你为了兄弟之间的私情,却断绝了父亲传下来的基业,这样做合适吗?”丁鸿听了恍然大悟,流着眼泪回到封国,继承了爵位。鲍骏趁机上书推荐丁鸿,说他精通经学,品行高尚。皇帝就征召丁鸿做了侍中。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戊辰年)
春天正月,东平王刘苍和其他王爷一起来京城朝见皇帝,一个多月后,准备回封国。皇帝亲自送他们,回宫后,心里空荡荡的,十分思念。于是,皇帝派人给东平国的中傅送去亲笔诏书,说:“和他们分别后,我一个人坐着,心里很不开心。坐车回宫的路上,我扶着车前的横木,一路叹气。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心里满是思念,实在是让我难过。读《采菽》这首诗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分。之前我问东平王:‘在家里做什么最快乐?’他说:‘做善事最快乐。’这话格局很大,真不愧是有大胸怀的人。现在送去十九枚列侯印,凡是王子中五岁以上、能行趋拜之礼的,都让他们佩戴。”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己巳年)
春天,哀牢王柳貌率领五万多户百姓归附汉朝,朝廷在他们的地盘设立了哀牢、博南两个县。为了连通当地,开始修通博南山的道路,还要渡过兰仓水,修路的人吃尽了苦头,于是唱道:“汉朝的恩德广,收服了不服的人;可渡过兰仓水,都是为了别人(指朝廷和他人,而非自己)。”
早在平帝的时候,黄河和汴渠就决口损坏了,一直没有修复。建武十年,光武帝想派人去修,浚仪令乐俊上书说,百姓刚经历战乱,不适合大兴土木,光武帝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汴渠的水向东泛滥,淹没的区域越来越大,兖州和豫州的百姓怨声载道,觉得朝廷总是搞别的工程,不先解决百姓最急需的问题。正好有人推荐乐浪人王景擅长治水,夏天四月,皇帝下令征调几十万士兵,派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一起修筑汴渠堤坝,从荥阳一直修到千乘县的入海口,长达一千多里。每隔十里就设置一个水门,让水流互相调节,从此再也没有决口漏水的隐患。虽然王景节省了不少费用,但修渠还是花了上百亿钱。
秋天七月乙亥日,司空伏恭被免职;乙未日,朝廷任命大司农牟融为司空。
那时候,天下太平,百姓没有繁重的徭役,年年丰收,家家户户都很富足,一石粮食只卖三十钱,牛羊漫山遍野。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 庚午年)
夏天四月,汴渠修好了,黄河和汴渠的水流分开,恢复了原来的河道。辛巳日,皇帝到荥阳巡视河渠工程,接着渡过黄河,登上太行山,又到了上党;壬寅日,回到宫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