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司马昭正侍奉魏帝及太后征讨诸葛诞。诸葛诞派往吴国的长史吴纲抵达后,吴主大喜,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率三万人马,与文钦一同救援诸葛诞,同时封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赐寿春侯爵位。全怿是全琮之子,全端是全怿的侄子。
六月甲子日,魏帝车驾抵达项县,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大军进驻丘头,任命镇南将军王基代理镇东将军,都督扬、豫二州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等人合围寿春。王基刚到前线时,包围圈尚未合拢,文钦、全怿等人趁机从城东北依山势险要处突围入城。司马昭下令王基收缩军队,坚守营垒。王基多次请求进攻,恰逢吴军朱异率三万人进驻安丰,作为文钦的外围接应,魏帝又下诏命王基转移兵力据守北山。王基对诸将说:“如今包围圈日益坚固,兵马正在集结,只需专心守备,防止敌军突围,若转移兵力去守险地,只会让敌军得以放纵,即便有智者也难以收拾局面。”于是坚持有利部署,上疏道:“与敌军对峙应不动如山,若迁移险地会动摇军心,于战局大损。诸军已据深沟高垒,人心安定,不可轻动,这是治军的关键。”奏疏获批后,王基等人四面合围,形成内外两层防线,壕沟壁垒极为森严。文钦等人多次出城突围,都被魏军迎击击退。司马昭又派奋武将军石苞督率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等,挑选精锐作为游军,防备外部吴军。州泰在阳渊击败朱异,追击时杀伤两千人。
秋七月,东吴大将军孙綝大规模征兵进驻镬里,再次派朱异率丁奉、黎斐等五将前往寿春解围。朱异将辎重留在都陆,进驻黎浆,又被石苞、州泰击败。太山太守胡烈率五千奇兵突袭都陆,焚毁朱异所有粮草,朱异残部只能靠吃葛叶撤退,归见孙綝。孙綝命朱异拼死再战,朱异以士卒缺粮为由拒绝,孙綝大怒,九月己巳日在镬里斩杀朱异。辛未日,孙綝领兵返回建业。此次救援不仅未能救出诸葛诞,还损兵折将、自戮名将,吴人对孙綝怨声载道。司马昭分析:“朱异未能抵达寿春并非过错,吴人杀他是想向寿春方面谢罪,让诸葛诞仍存侥幸。如今应加紧围城,防备突围,同时用计误导敌军。”于是散布谣言称“吴军救援将至,魏军缺粮,已派老弱到淮北就食,无法久围”。诸葛诞等人信以为真,放松粮食管制,不久城中粮尽,外援却迟迟不到。
诸葛诞的心腹谋士蒋班、焦彝进言:“朱异率大军来却无法前进,孙綝杀他后返回江东,表面发兵实则坐观成败。如今应趁军心未散,集中兵力决死突破一面,即便不能全胜,仍有生路,坐守待毙毫无意义。”文钦反对道:“我们率十多万人归降吴国,我与全端等人都身处险境,父兄子弟都在江东,就算孙綝不想来,吴主及其亲戚岂能坐视?况且魏国年年征战,军民疲惫,只要坚守一年,其内部必生变,何必冒险突围?”蒋班、焦彝坚持劝说,触怒文钦,诸葛诞甚至想杀二人,二人恐惧之下,于十一月弃城降魏。
此时,全怿的侄子全辉、全仪在建业与家人争吵,携带母亲及数十家部曲降魏。全怿、全靖及全端兄弟全翩、全缉正领兵守寿春,司马昭采用黄门侍郎钟会的计策,伪造全辉、全仪的书信,让他们的亲信带入城中,称“吴国因全怿等人未能攻克寿春,要诛杀所有将领家属,故逃来降魏”。十二月,全怿等人率数千人开城投降,寿春城中震惊恐惧,军心大乱。魏帝下诏封全怿为平东将军、临湘侯,全端等人也分别获封。
蜀汉姜维听闻魏国调关中兵力前往淮南,想趁机进攻秦川,率数万人出骆谷,抵达沈岭。当时魏国防城(今陕西周至)存粮甚多,守兵却少,征西将军司马望与安西将军邓艾领兵据守,抵御姜维。姜维在芒水扎营,多次挑战,司马望、邓艾坚守不出。
由于姜维频繁出兵,蜀地百姓困苦不堪。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讽谏:“有人问古代以弱胜强的方法,我听说:处于大国而无危机者常傲慢,处于小国而有忧患者常思进取;傲慢则生乱,进取则治世,这是常理。所以周文王养民以少胜多,勾践恤众以弱灭强。又问:当初项羽强、刘邦弱,相约鸿沟后,张良却劝刘邦追击,最终灭楚,难道不必学文王吗?回答:商周时王侯世卿,君臣关系稳固,百姓安于旧制,如深根大树难以拔除;到秦废分封置郡县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豪杰并起。如今魏蜀皆传国数代,非秦末乱世,实为六国并立之势,故可效仿文王积德,难学刘邦速胜。百姓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层傲慢、下层暴虐则瓦解之形起。谚语说‘侥幸射箭多次落空,不如谨慎一发’,智者不因小利动摇,不随假象改变,时机成熟再行动。若穷兵黩武,一旦土崩之势形成,即便有智者也无力回天。”
甘露三年(258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