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这天,后燕王熙尊奉后燕主慕容垂的贵嫔段氏为皇太后。段氏是王熙的养母。己酉这天,立苻贵嫔为皇后,宣布大赦。
辛亥这天,桓玄把退位的皇帝迁到寻阳。
后燕任命卫尉悦真为青州刺史,镇守新城;任命光禄大夫卫驹为并州刺史,镇守凡城。
癸丑这天,桓玄把桓温的神主送入太庙。他亲自到听讼观审查囚犯,无论罪行轻重,大多都被赦免释放;有拦着车马乞讨的人,他有时也会体恤施舍。他就是这样喜欢施行小恩小惠。
这一年,北魏君主拓跋珪开始命令有关部门制作官员的冠服,按照官阶品级区分等级。但当时制度刚刚创立,很多都不遵循古代的规制。
元兴三年甲辰年,也就是公元404年。
春天正月,桓玄立他的妻子刘氏为皇后。刘氏是刘乔的曾孙女。桓玄因为他的祖父桓彝以上祖先的名位不够显赫,就不再追尊他们并建立祖庙。散骑常侍徐广说:“尊敬父亲,儿子就会高兴,请按照旧例建立七庙。”桓玄说:“按照礼仪,太祖的牌位面朝东,左边是昭,右边是穆。晋朝建立七庙,宣帝却不能处在正东的位置,有什么值得效仿的!”秘书监卞承之对徐广说:“如果宗庙祭祀真的连祖先都顾及不到,就可以知道楚国的国运不会长久了。”徐广是徐邈的弟弟。
桓玄自从登上帝位后,心里常常不安。二月己丑初一,夜里,涛水涌入石头城,淹死了很多人,喧哗声震天动地。桓玄听到后,害怕地说:“奴才们要造反了!”
桓玄性情苛刻琐碎,喜欢自夸。官员上奏事情,有时有一个字不规范,有时有一句话说错了,他必定会加以指责,以此显示自己聪明。尚书回答诏书时误把“春蒷”写成“春菟”,从左丞王纳之往下,凡是参与签署的官员,都被降职罢免。他有时亲手批注任免官吏,有时自己任用令史,诏令繁多杂乱,官员们忙着应付答复都来不及,而朝廷的法度却混乱不堪,奏章案卷堆积如山,他也不管。他又喜欢出游打猎,有时一天出去好几次。他迁居到东宫,又修缮宫殿,土木工程同时兴起,督促进度非常严厉,朝廷内外骚动不安,很多人都想作乱。
桓玄派使者加封益州刺史毛璩为散骑常侍、左将军。毛璩扣留了桓玄的使者,不接受他的任命。毛璩是毛宝的孙子。桓玄任命桓希为梁州刺史,分别命令众将戍守三巴地区来防备毛璩。毛璩向远近地区传布檄文,列举桓玄的罪状,派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打败了桓希等人,接着率领部众进军驻守白帝。
刘裕跟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对王谧说:“刘裕的风度气质不一般,是个人中豪杰。”每次游乐聚会,桓玄必定殷勤地接待他,赏赐非常丰厚。桓玄的皇后刘氏,有智慧和洞察力,对桓玄说:“刘裕走路像龙,步伐像虎,神态不凡,恐怕最终不会屈居人下,不如早点除掉他。”桓玄说:“我正要平定中原,除了刘裕没有谁可以任用;等平定了关、河地区,再另外商议这件事吧。”
桓玄任命桓弘为青州刺史,镇守广陵;任命刁逵为豫州刺史,镇守历阳。桓弘是桓修的弟弟;刁逵是刁彝的儿子。
刘裕和何无忌同乘一条船回到京口,秘密谋划恢复晋朝皇室。刘迈的弟弟刘毅住在京口,也和何无忌谋划讨伐桓玄。何无忌说:“桓氏势力强大,能对付得了吗?”刘毅说:“天下的事本来就有强有弱,如果行事不合道义,再强也会变弱,只担心找不到主持大事的人罢了。”何无忌说:“天下民间并非没有英雄。”刘毅说:“我所看到的只有刘下邳(指刘裕)。”何无忌笑着不说话,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刘裕,于是和刘毅定下了计谋。
当初,太原人王元德和他的弟弟王仲德为苻氏起兵攻打后燕主慕容垂,没成功,逃奔到晋朝,朝廷任命王元德为弘农太守。王仲德见桓玄称帝,对人说:“自古以来改朝换代确实不止一族,但现在起来反抗的人恐怕不足以成就大事。”
平昌人孟昶是青州主簿,桓弘派孟昶到建康,桓玄见到他后很喜欢,对刘迈说:“在出身寒微的读书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尚书郎,你和他是同州人,难道不认识吗?”刘迈向来和孟昶关系不好,回答说:“我在京口时,没听说孟昶有什么特殊才能,只听说他们父子之间常常互相赠诗罢了。”桓玄笑了笑,就不再提这事了。孟昶听说后很恨刘迈,回到京口后,刘裕对孟昶说:“民间应当会有英雄崛起,你听说过吗?”孟昶说:“如今的英雄还能有谁,正是你啊!”
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以及刘裕的弟弟刘道规、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河内太守陇西人辛扈兴、振威将军东莞人童厚之,一起合谋起兵。刘道规是桓弘的中兵参军,刘裕派刘毅到江北和刘道规、孟昶会合,一起杀掉桓弘,占据广陵;诸葛长民是刁逵的参军,派诸葛长民杀掉刁逵,占据历阳;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在健康,让他们聚集部众攻打桓玄作为内应;约定时间一起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