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很久,淮南王拓跋佗上奏请求依旧停止发放俸禄,文明太后召集大臣们商议这件事。中书监高闾认为:“饥寒迫身,即使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护她的孩子。现在发放俸禄,那么廉洁的人能够不贪污,贪婪的人能够被劝勉向善;不发放俸禄,那么贪婪的人能够肆意作恶,廉洁的人不能自保。淮南王的建议,不是很荒谬吗!”朝廷下诏听从高闾的意见。
高闾又上奏章,认为:“北方的狄人强悍愚昧,和禽兽一样。他们的长处是野外作战,短处是攻打城池。如果用狄人的短处来对抗他们的长处,那么即使他们人多也不能成为祸患,即使来侵犯也不能深入。另外,狄人散居在荒野湖泽,追逐水草而居,作战时就带着家业一起到来,逃跑时就和牲畜一起逃走,不携带物资粮食而饮食自给,因此历代能成为边境的祸患。六镇兵力分散,敌人人数加倍就无法抵抗,互相围困逼迫,难以制服他们。请求依照秦、汉的旧例,在六镇的北面修筑长城,选择要害的地方,多处开辟城门,在旁边建造小城,设置士兵守卫。狄人既不能攻城,在野外抢掠又没有收获,草吃完了就会逃走,最终必定会受到惩戒。估计六镇东西不过一千里,一个人一个月的功夫,可以修筑三步长的城墙,强弱劳力相加,不过用十万人,一个月就可以建成;虽然有暂时的劳累,却可以一劳永逸。大凡长城有五种好处:免除巡逻防守的辛苦,这是一;北部放牧没有被抢掠的祸患,这是二;登上城墙观察敌人,以逸待劳,这是三;停止无休止的防备,这是四;每年经常运输物资,永远不会匮乏,这是五。”北魏孝文帝用褒奖的诏书答复了他。
冬天,十月丁巳日,朝廷任命南徐州刺史长沙王萧晃为中书监。当初,太祖临终时,把萧晃托付给皇帝,让他留在京城附近或附近的藩镇,不要让他远出。并且说:“宋氏如果不是骨肉互相残杀,其他家族怎么能趁机夺取政权呢!你要深深引以为戒!”旧制度规定:诸王在京城,只能设置四十名侍卫。萧晃喜欢武备,等到罢免南徐州刺史时,私自装载几百人的兵器返回建康,被负责警卫的官员发觉,把兵器扔到了江里。皇帝听说后,非常愤怒,将要依法惩处他,豫章王萧嶷叩头流泪说:“萧晃的罪过确实不值得宽恕;但陛下应当回忆先朝对萧晃的爱护。”皇帝也流下眼泪,因此最终没有别的想法,但萧晃也不再受到亲近宠爱。议论的人说皇帝比魏文帝强,比汉明帝差。
武陵王萧晔有很多才艺但性情疏懒,也不被皇帝宠爱。他曾经陪侍宴会,喝醉后伏在地上,貂皮大衣沾上了肉汁。皇帝笑着说:“肉弄脏了貂皮大衣。”萧晔回答说:“陛下爱护羽毛却疏远骨肉。”皇帝很不高兴。萧晔轻视财物,喜好施舍,所以没有积蓄;他把后堂的山命名为“首阳”,大概是抱怨自己贫困浅薄。
高丽王高琏派遣使者向北魏进贡,同时也向齐朝进贡。当时高丽正处于强盛时期,北魏为各国使者设置了官邸,齐朝使者的官邸排在第一位,高丽的排在第二位。
益州的大度獠人凭借地势险要,骄横放纵,前后几任刺史都没法管住他们。等到陈显达担任益州刺史,派人去责令他们缴纳租税和财物。獠人首领说:“两只眼睛的刺史都不敢向我们征收,何况是一只眼睛的呢!”于是杀了陈显达派去的使者。陈显达分派将领和官吏,声称要出去打猎,夜里却前去袭击獠人,不管男女老少全都杀了。
从晋朝以来,益州刺史都是由有名的将领担任。十一月丁亥日,齐武帝第一次任命始兴王萧鉴为督益、宁诸军事、益州刺史,征召陈显达回朝担任中护军。在此之前,强盗首领韩武方聚集了一千多党羽,阻断河流作乱,郡县官府都没法制止。萧鉴走到上明时,韩武方出来投降,长史虞悰等人都请求杀掉韩武方。萧鉴说:“杀了他就会失去信用,而且没法劝勉坏人向善了。”于是上奏朝廷,宽恕了韩武方。从此,巴西一带那些作乱的蛮夷都纷纷望风归降。萧鉴当时才十四岁,走到新城时,路上议论纷纷,说“陈显达在大规模挑选士兵和战马,不肯接受征召”。萧鉴就停在新城,派典签张昙皙前去观察形势。不久,陈显达派使者到萧鉴这里来,大家都劝萧鉴把使者抓起来。萧鉴说:“陈显达在朝廷立有气节,肯定不会有这种事。”过了两天,张昙皙回来,详细报告说“陈显达已经把家搬出城外,日夜盼望殿下到来”。于是萧鉴才继续前进。萧鉴喜欢文学,所用的器物服饰就像普通读书人一样,蜀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
乙未日,北魏的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人前来齐朝访问。
这一年,齐武帝下诏把豫章王萧嶷的封邑增加到四千户。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诸王进入皇帝的斋阁,可以穿着白衣服、戴着裙帽拜见皇帝;只有走出太极殿和四座祖庙时,才要穿戴好朝服。从那以后,这个制度就废除了。齐武帝对萧嶷很友爱,在宫中举行私人宴会时,允许他依照元嘉时期的旧例穿戴。萧嶷坚决推辞,不敢这样做,只有当皇帝驾临他的府第时,才穿着白衣服、戴着乌纱帽陪侍宴会。至于衣服、器物的规格,他动不动就上奏请示,做事从不独断专行,力求节俭。但齐武帝都不允许他这么做。萧嶷常常担心自己地位太高、权势太盛,请求解除扬州刺史的职务,把它交给竟陵王萧子良。齐武帝始终不允许,说:“直到你这一生结束,都不要再多说这种话了。”萧嶷身高七尺八寸,善于修饰自己的仪表,他的仪仗侍卫的礼节在文武百官中是最好的,每当他出入宫殿台省,看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