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刺史李叔献接受任命后,却截留外国进贡给朝廷的物品;齐武帝想要讨伐他。
永明三年(乙丑年,公元485年)
春天,正月丙辰日,齐朝任命大司农刘楷为交州刺史,征发南康、庐陵、始兴的军队去讨伐李叔献。李叔献听到消息后,派使者请求再延长几年任期,并献上十二套纯银头盔和孔雀羽毛;齐武帝不允许。李叔献害怕被刘楷袭击,从小路经湘川回朝。
戊寅日,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图谶的兴起,出现在夏、商、周三代的末期,它既不是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又只会被妖邪之人利用。从现在起,图谶、秘纬之类的书籍,一律烧掉,有保留的人按死罪论处!”又严格禁止各种巫师以及民间街巷中那些不是儒家经典所记载的占卜活动。
北魏的冯太后撰写了《皇诰》十八篇,癸未日,在太华殿大宴群臣,颁布《皇诰》。
辛卯日,齐武帝到南郊祭祀天神,宣布大赦天下。
齐武帝下诏重新设立国学;祭祀孔子时用诸侯王公的礼节。
二月己亥日,北魏规定有封爵的皇子皇孙,每年的俸禄各有不同。
辛丑日,齐武帝到北郊祭祀地神。
三月丙申日,北魏封皇弟元禧为咸阳王,元干为河南王,元羽为广陵王,元雍为颍川王,元勰为始平王,元详为北海王。文明太后下令设置学馆,挑选师傅来教导各位藩王。元勰在兄弟中最贤能,他机敏好学,擅长写文章,北魏孝文帝特别喜爱他。
夏天,四月癸丑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甲寅日,返回宫中。
当初,南朝宋太宗设置总明观来聚集学士,也把它叫做东观。齐武帝因为国学已经设立,五月乙未日,撤销了总明观。当时王俭兼任国子祭酒,齐武帝下诏在王俭的宅第开设学士馆,把总明观的经、史、子、集四部书籍都充实到这里。又下诏让王俭把家当作办公的官府。
自从南朝宋世祖喜欢文章,士大夫都以写文章相互推崇,没有把专门研究儒家经典作为事业的人。王俭年轻时喜欢《礼》学和《春秋》,言谈举止在仓促之间也一定遵循儒家规范,因此士大夫们一致改变风气,转而崇尚儒家学说。王俭编撰朝廷的礼仪、国家的典章制度,对晋、宋以来的旧事,没有不熟悉记得的,所以他在当朝处理事务时,决断迅速流畅。每当广泛议论并引用典故时,尚书省的八坐、丞、郎都没有能提出不同意见的。令史前来咨询事务的常常有几十人,宾客坐满了席位,王俭应对辨析,没有一点拖延滞留,说话和写文章,都有文采。他每十天回国学一次,监督测试学生,学生们带着书本在庭院里,佩剑的卫士、令史,仪容非常整齐盛大。王俭梳着解散髻,斜插着簪子,朝廷内外的人都仰慕他,纷纷仿效他的样子。王俭常常对人说:“江左的风流宰相,只有谢安。”意思是把自己比作谢安。齐武帝非常信任依靠他,士大夫的选拔任用,他上奏的没有不被批准的。
六月庚戌日,北魏晋升河南王度易侯为车骑将军,派遣给事中吴兴人丘冠先出使河南,同时送柔然的使者返回。
辛亥日,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丁巳日,返回宫中。
秋天,七月癸未日,北魏派遣使者册封宕昌王梁弥机哥哥的儿子梁弥承为宕昌王。当初,梁弥机死后,他的儿子梁弥博继位,被吐谷浑逼迫,逃奔到仇池。仇池镇将穆亮因为梁弥机侍奉北魏一向很尽心,怜悯他的国家灭亡;而梁弥博凶狠残暴,他的部下都厌恶他;梁弥承被众人依附,穆亮于是上奏请求接纳梁弥承。朝廷下诏批准了。穆亮率领三万骑兵在龙鹄驻军,击退了吐谷浑,立梁弥承为宕昌王后返回。穆亮是穆崇的曾孙。
戊子日,北魏孝文帝前往鱼池,登上青原冈;甲午日,返回宫中;八月己亥日,前往弥泽;甲寅日,登上牛头山;甲子日,返回宫中。
北魏初期,百姓大多依附于豪强;依附豪强的人都不用承担官府的徭役,但豪强对他们的征敛比官府的赋税还要加倍。给事中李安世上书说:“年成饥荒,百姓流离失所,田地产业大多被豪强夺取;虽然古代的井田制难以恢复,也应该重新平均丈量土地,使劳力和产业相匹配。另外,人们争夺的田地,应该限定年限来判决,事情过去很久难以查明的,都归现在的主人,以杜绝欺诈虚妄的行为。”北魏孝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从此开始商议均田制。冬天,十月丁未日,北魏下诏派遣使者巡视各州郡,与州牧、郡守一起平均分配天下的土地:每个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授予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奴婢按照良民的标准授予田地;每头牛授予三十亩,最多不超过四头牛。所授予的田地,一般都加倍授予;需要三年轮种一次的田地,再加倍授予,用来供应耕作和土地还授时的增减。百姓到了应该承担徭役的年龄就授予田地,年老免除徭役和去世后就归还田地。奴婢、牛根据有无来还授田地。初次授予田地的人,男子给二十亩,要求种植五十棵桑树;桑田都作为世世代代的产业,终身不归还。通常计算现有的人口,田地有多余的人不再授予也不归还,田地不足的人按照规定授予种植,多余的人可以卖掉多余的田地。各治理百姓的官员,各自按照就近的原则授予不同数量的公田,官吏更换时公田相互交接;卖掉公田的人按照法律定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