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撰写了《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捷报),张贴在交通要道上。李义府曾掠夺了许多人的奴婢,他败落后,这些奴婢都各自逃回了家中,因此捷报中写道:“混杂的奴婢被随意释放,各自认出家门争相涌入。”乙未日,朝廷在新罗国设置鸡林大都督府,任命金法敏为大都督。
丙午日,蓬莱宫含元殿建成,皇帝开始迁移仪仗前往居住,将原来的皇宫改名为西内。戊申日,皇帝首次亲临紫宸殿处理朝政。
五月壬午日,柳州蛮族酋长吴君解反叛;朝廷派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征调岭南军队前往讨伐。
吐蕃与吐谷浑相互攻打,各自派遣使者上表朝廷,争论是非曲直,还轮番前来请求援军;皇帝都没有批准。
吐谷浑大臣素和贵犯了罪,逃奔吐蕃,详细告知了吐谷浑的虚实情况,吐蕃于是发兵进攻吐谷浑,大败吐谷浑军队。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数千帐部众放弃国家,逃往凉州依附唐朝,请求迁徙到唐朝内地居住。皇帝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人分别屯驻凉州、鄯州,防备吐蕃入侵。六月戊申日,又任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调度节制各路军队,作为吐谷浑的援军。
吐蕃禄东赞屯兵青海,派遣使者论仲琮入朝觐见,上表陈述吐谷浑的罪行,并且请求与唐朝和亲。皇帝没有同意,派遣左卫郎将刘文祥出使吐蕃,颁发玺书斥责吐蕃。
秋季八月戊申日,皇帝因辽东地区连年用兵,百姓被征调所困扰,士兵战死、溺死的人数很多,下诏停止三十六州的造船工程,派遣司元太常伯窦德玄等人分别前往十道,慰问百姓疾苦,考核升降地方官员。窦德玄是窦毅的曾孙。
九月戊午日,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人在白江击败百济残余部众及倭国军队,攻克百济都城周留城。
起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后,朝廷下诏命令孙仁师率领军队渡海援助他们。百济王丰向南勾结倭国军队抵抗唐军。孙仁师与刘仁愿、刘仁轨合兵一处,声势大振。众将领认为加林城是水陆交通要冲,想要先攻打它,刘仁轨说:“加林城地势险要坚固,急于攻打会伤亡很多士兵,拖延时日则会旷日持久。周留城是敌人的巢穴,群凶聚集之地,除恶必须根除源头,应当先攻打周留城;如果攻克周留城,其他城池自然会不攻自破。”于是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率领陆军进军,刘仁轨与副将杜爽、抚馀隆率领水军及粮船从熊津驶入白江,与陆军会合,一同奔赴周留城。在白江口遭遇倭国军队,四战四捷,烧毁倭国战船四百艘,烟火冲天,海水都被染成了红色。百济王丰脱身逃往高丽,王子忠胜、忠志等人率领部众投降,百济被彻底平定,只有偏将迟受信据守任存城,没有被攻克。
起初,百济西部人黑齿常之,身高七尺多,骁勇善战且富有谋略,在百济担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唐朝的刺史。苏定方平定百济时,黑齿常之率领部下随同众人投降。苏定方囚禁了百济王及太子,放纵士兵劫掠,百济的青壮年大多被杀死。黑齿常之感到恐惧,与手下十多人逃回本部族,收集逃亡离散的部众,据守任存山,修建营栅自卫,一个月之内,归附他的人就有三万多。苏定方派遣军队攻打他,黑齿常之率军抵抗,唐军失利;黑齿常之又攻占了二百多座城池,苏定方无法攻克,只好撤军返回。黑齿常之与另一部落将领沙吒相如各自据守险要之地响应福信,百济战败后,两人都率领部众投降唐朝。刘仁轨派黑齿常之、沙吒相如亲自率领部下攻打任存城,并供给他们粮草和武器。孙仁师说:“这些人都是野兽心肠,怎么能相信呢!”刘仁轨说:“我看这两个人都忠诚勇敢、富有谋略,诚实守信、重视道义;只是从前他们所托付的人不对,如今正是他们感激朝廷、立功报效的时候,不必怀疑。”于是供给他们粮草武器,还分兵跟随他们,最终攻克了任存城,迟受信抛弃妻子儿女,逃往高丽。
朝廷下诏命令刘仁轨率领军队镇守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返回唐朝。百济经过战乱之后,家家户户破败残缺,尸体遍野。刘仁轨首先下令埋葬尸体,登记户籍,整理村落,任命官长,开通道路,修建桥梁,修补堤坝,恢复陂塘,督促百姓耕种纺织,赈济贫困人家,赡养孤寡老人,建立唐朝的宗庙社稷,颁布唐朝的历法和宗庙讳字;百济百姓非常高兴,全境都安居乐业。之后,刘仁轨又下令修筑屯田,储备粮食,训练士兵,为攻打高丽做准备。
刘仁愿回到长安后,皇帝问他:“你在海东地区,前后上奏的事情,都合乎时宜,而且文理通顺。你本来是武将,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刘仁愿回答:“这都是刘仁轨做的,不是我能比得上的。”皇帝很高兴,将刘仁轨的官阶提升六级,正式任命他为带方州刺史,还在长安为他建造住宅,厚赏他的妻子儿女,并派遣使者携带玺书前去慰劳勉励他。上官仪说:“刘仁轨遭受贬谪却能尽忠报国,刘仁愿手握兵权却能推荐贤才,都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